《刑侦日记》还没播完,网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它送上“年度最佳港剧”的宝座。
最大的加分项,自然是惠英红。
惠英红演技好,众人皆知。
看了《刑侦日记》,你还是会被她精湛演技所折服。
当她演一个精神分裂症的角色,不用多说一句,一个眼神,就让你毛骨悚然。
仿佛每个瞳孔都在演戏,把那种病态的控制欲拿捏得死死的。
这部剧最高赞的一条评论,属于惠英红:
你永远可以相信惠英红。
“只要角色好,我就能把它演上天。”
这等自信发言,从惠英红嘴里说出,观众非但不反感,反而心生佩服。
即便演技早已炉火纯青,但学历一事,曾让她很自卑。
她曾经非常害怕跟朋友参加饭局。
因为总是会听到谁谁谁又是博士,谁谁谁又是教授,谁谁谁又是医生……
自己却是连一天正规学校都没有念过的人。
一起吃饭,她插不上话,心里就会觉得不是滋味。
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那惠英红从出生起就被迫选择了地狱难度。
惠英红出身于惠氏望族。
五十年代初,惠英红父亲带领家族偷渡香港。
初来乍到,好不风光。
一口气买下几条街的产业,完全颠覆偷渡在我心中的概念。
可惜父亲终究只是个纨绔子弟。
遇人不淑,被人骗光财产。
一家人不得不搬到山上,用木板搭起一个简易小屋。
没了经济来源,3岁的惠英红不得不开始在湾仔码头乞讨,这一讨就是十年。
十几岁被当时的大导演张彻在舞厅里相中,改变了她的命运。
惠英红人生中第一个角色,是《射雕英雄传》的穆念慈。
这个起点,令多少女演员羡慕。
为了在电影圈站稳,惠英红走上了打女的路。
17岁开始拍电影,22岁凭借《长辈》拿下了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
凭打女获奖,前无古人,后不知道有没有来者。
然而市场的风向却突然变了。
武侠片不再被观众追捧,以王家卫为代表的文艺港片占据了主流。
没有人相信打女惠英红懂得演文艺片。
年过30,已经被人说“过气了”。
惠英红的抑郁症也是在那时候犯的。
40岁吞药自杀,还好是未遂。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之后,惠英红将自己的辉煌过往清零,重新逐梦影视圈。
再小的配角也不拒绝,再小的角色也百分之二百对待。
50岁凭《心魔》再拿金像影后。
57岁凭《幸运是我》第三次拿到金像影后。
当海清她们都在求多给一些机会给中年女演员的时候,惠英红却能够在影视圈中游刃有余。
因为演技一直是她安身立命的本钱。
曾经的她,因为自己的学历而自卑。
如今的她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就是演戏。
然而娱乐圈还是有很多演员,不好好钻研演技,一门心思要为自己立学霸人设。
正如章子怡所说的,演员的门槛不高,所有人都想来分一杯羹。
一夜爆红后,就能享受到普通人一辈子都挣不了的财富。
资本簇拥,流量之上,不再有人关心演技,只关心剧有没有热度,CP好不好嗑。
但是不学无术,终究是要翻车的。
“诺贝尔数学奖”的发明者靳东;
“不知知网为何物”的翟天临;
“挂名造假消费建筑领域”的江一燕……
演员只要把戏演好,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就是好演员。
用得着立那些虚无缥缈的虚假人设,来给自己贴金吗?
陈道明演了几十年戏,也只是自称“戏子”,非常反感别人给他塑造的光环人设。
赵丽蓉老师连字都不认识,春晚剧本还是别人一句句念给她听。
人家能够为了写好“货真价实”四个毛笔字,苦练大半年书法。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赵丽蓉老师是我国第一个国际影后。
她凭借《过年》里的母亲一角,获得了当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后。
你会因为赵丽蓉老师不是学霸而不喜欢她吗?
肯定不会。
真正的学霸,都是深藏不露,根本不需要拿出来炫耀。
如果咏梅不是凭《地久天长》获得柏林影后,又有多少个人知道,这位默默客串和演配角的女演员,早在80年代就考上了对外经贸大学?
相比之下,关晓彤高考考分就敢营销自己是“真学霸”,高下立判。
越混到顶端的人,反而越低调。
娜塔莉波特曼,凭实力拿下奥斯卡影后,完全不用到处说自己是哈佛毕业。
辛迪克劳馥在去西北大学之前就已经是名噪时尚圈,全球最顶级的商模,也不需要靠学历来给自己增色。
翟天临、江一燕、韩雪之流,作为演员没有拿得出手的奖项和代表作,混了大半辈子还没在演员这个行业混出名头,所以他们极力想通过其它的东西证明自己。
好好的正业搞成副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偏要去其它行业争名夺利以表现自己独特之处。
越缺什么,就越要秀什么。
他们只是想满足自己在演艺圈没能得到的虚荣心而已。
全然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演员。
观众喜欢你,是因被你所演绎的角色所打动,而不是因你立的人设被圈粉。
惠英红曾经对自己的学历自卑,但当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演戏上,那个自信就散发出来了。
没有人可以做到全知全能。
术业有专攻。
做好自己的本分,所有人都会尊重你。
惠英红的清醒,打了多少“学霸”明星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