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抗癌神药PD-1让很多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但PD-1治疗并非万能的,和其他治疗一样,也可能发生耐药。
而患者一旦产生耐药,后续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因此,如何预防PD-1耐药,让其发挥最大效果成为免疫治疗的关键。
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决定PD-1疗效的关键因素。
因此,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会导致PD-1“有效变无效”,那么恢复肠道菌群是否可以让PD-1持续有效呢?
01
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影响PD-1疗效
年,《JAMA·肿瘤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前或治疗中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使免疫疗效大打折扣[1]。
该研究涉及两个中心的名患者,覆盖了从非小细胞肺癌到黑色素瘤的各大癌种,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囊括了常用的广谱抗生素;
研究中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并持续随访50个月。
结果显示:在免疫治疗(PD-1/PD-L1抗体)前一个月或治疗中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中位数仅有2个月,而未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则可以达到26个月!
二者的总生存期(OS)有了十三倍之差,抗生素组对免疫治疗响应不佳的比例为81%,非抗生素组为44%。
抗生素组组生存期断崖式下跌
抗生素组对免疫治疗的响应更差
此外,多个研究均显示,免疫治疗前和治疗中使用抗生素会促进免疫耐药,在免疫治疗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缩短患者总生存时间[2,3]。
这是为什么呢?
进一步研究显示,免疫治疗时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肠道菌群更具多样性,由此可见,抗生素的使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使肠道免疫紊乱,并引起免疫治疗耐受。
然而,抗生素并非影响肠道菌群的唯一因素,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药物及癌症治疗均有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改变免疫治疗效果[4]。
02
放、化疗破坏肠道菌群,影响PD-1疗效
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时经常会联用其他的治疗方案,如放、化疗或靶向治疗,但长期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容易受到破坏,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反复的腹泻、水样便,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脱水、意识障碍等。
化疗导致肠道菌群改变
1.化疗:肠道菌群在用化疗药处理以后,丰度和多样性均有下降。如环磷酰胺治疗后,肠道内的菌群数量并未减少,但是乳酸杆菌和肠球菌丰度却明显减少,有益菌丰度减少可以影响免疫系统。
2.放疗:放疗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可能引起肠道菌群易位、菌群种类比例失调及肠道菌群异常增殖。尤其是做腹部和盆腔部放疗的病人,可以发生严重的放疗反应,包括便秘、腹泻等消化道反应[5]。
癌症治疗是抗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