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警察与赞美诗》让人心酸
400)this.width=400"
border=0>
听到自己因抢劫被判决18年有期徒刑时,李大伟(化名)长舒了一口气。身患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他,近日在急救中心等来了专程前来宣判的法官。法官的宣判意味着——他能到监狱里免费治疗,保住性命。(《新京报》11月26日)
这样的情节似乎只有文学作品里才有,事实上,100多年前,美国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创作的《警察与赞美诗》(点击阅读此讽刺小说),也正是描述了一名流浪汉为了躲避寒冬里流浪街头,想方设法作案以进监狱。
再看中国版《警察与赞美诗》,令人心酸,这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试想,如果李大伟在身患重病,家庭又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情况下社会能够担负起基本的保障之责,他就不会走向故意抢劫的路。或者可以说,普通人的社会保障待遇甚至还比不上罪犯,才使得李大伟动了入狱治病的念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大伟是无奈的,他也是受害者,他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甚至宁愿牺牲自由。
然而,当代版《警察与赞美诗》的负面意义还不仅仅限于李大伟个人,更表现在他的罪行对社会秩序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和负面影响,他使“犯罪”的侵害性和无辜性变得复杂。他“如愿以偿”给人们带来的是双倍的沉重。
正如我们所能看到的,李大伟主演的当代版《警察与赞美诗》并非特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弱势人群,他们连基本生活保障都难以实现,社会保障也常常将他们遗忘。他们生活艰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我很担心,李大伟的个例,会不会带来复制效应。而李大伟,本来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纯朴善良,只是出于求生的本能,才无奈而主动地去犯罪——本来,我们的社保制度应该防止无辜,伤及无辜的啊。
李大伟提醒着我们,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穷人看得起病,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等成为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从社会保障制度上消除了因病、因贫所滋生的故意犯罪动因,才能避免无辜的人和无辜的社会秩序被无辜者所伤害。
编后:还记得读书时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学大纲是怎么教育我们的吗?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