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http://baidianfeng.39.net/↑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两个多月前,我被确诊为BP,双相精神障碍。
网上有个调侃的流行语:“好端端的人,怎么突然就得了精神病。”然而这的确是我告诉几个亲密好友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我似乎“好端端”得不能更好了,外貌、家庭、学习、工作都不错,从小就是“邻居家的孩子”,长大更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只有我自己(和医生)知道,得病并非突然。
生理角度的精神障碍大概是大脑机能和激素分泌等等一系列的失调,硬要追根溯源的话,可能罪魁祸首是我的高度自律和上进心吧。上学时,要求自己吃饭时间必须控制在5分钟内,睡前做好当日总结和次日计划,学习分心时猛抽自己耳光;工作后,努力拼搏业绩和夹缝生存,虽然业绩升高带来的不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而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焦虑”;为了容貌保养严格控制油、盐、糖的摄入,奶茶、汽水自然绝对不喝,没擦防晒霜也坚决不出门。这么多年来就是一个感受,光鲜并累着。我也曾在社交账号上抒写长长的心声,在家里崩溃大喊活够了,得到的回复无非是“你就是生活太完美了才矫情”,或是“不要压力那么大,多多放松”。
插图
范薇
放松——我也运动、社交、买衣服、享用美食,甚至会比一般人更加专注和兴奋。但放松的第二天我就会因为负罪感而加倍拼命,直到下一次体力与精力的双重透支。随着年龄渐长压力渐重,我用于恢复的时间越来越久,需要的快乐刺激也越来越大:原本获得一句嘉许或者吃顿好的就能给我一整天的开心,到后来只能指望提拔或长期的休假旅行。就像横版过关游戏里的小人,在快乐之泉里攒足了体力疯狂冲刺,冲完30秒钟就会颓废如龟爬;几关之后,快乐泉的距离越来越远,敌人的攻击却越来越凶猛。直到有一天,像村上春树描绘的那样,“一直崩在她脑子里的那根弦啪的断了”,重视人设如泰山的我竟在办公室放声大哭半小时之久,诱因只是一个五分钟就可以做完的简单任务。我知道,自己坏了。
无论怎样超脱或理性,我依然清楚地知道,精神障碍在国内还是一个极忌讳的话题,仿佛就等于“得了精神病”,甚至“疯子”。请医院精神科就诊,按医嘱检查血液、肾、肝和心电图等等,确认器官功能一切正常。又做了厚厚一摞测量表,得出结论的确存在双相引发的环形心境,然而与其他病人相比实属轻而又轻。是啊,不谈那些明显有异状的病友,拥挤的精神科门诊外永远坐着许许多多看上去再正常不过的老中青,或许你身旁的人正经历严重的失眠、妄想、暴饮暴食、想自杀……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地缄默着。
开始治疗的半个月十分难熬。虽然我被允许按最低剂量服药,却也吃了一番副作用的苦头。药物影响神经活动,一天有十几个小时都呈行尸走肉状态。晚间还好,睡眠质量似乎比以往更高;白天可就糟糕了,昏沉浑噩,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任务是家常便饭,甚至到底吃没吃过药也想不起来,出错被责骂时更加委屈,更可怕的是出现了倚病恃病、自暴自弃的想法。某次打车去复诊时,司机绕路多收费,换做平时的话,还价、投诉或拉黑也就算了,那天我却突然不受控制地冲司机发火:“你知道耽误我的时间有多严重吗!我是个精神病!”吼完便落泪如雨,司机也吓傻了。另一次,忽觉生命苦短不如尽情行乐,大手大脚花完钱在家族群中晒出照片,亲戚们都被向来节俭的我震惊得不知如何回复。
病情相对稳定后,我试着告诉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短暂惊愕后,他们纷纷探索起与我的相处之道:送礼物,开Party,发搞笑段子和表情包,其实对我来说最有用的不过是温暖陪伴。我也不愿意自己再像被绿巨人占据身体的班纳博士一样,开始学着主动观察和掌控情绪,每天记录下让自己感到开心、沮丧或愤怒的事情,尽可能地趋利避害,大概和现在流行的复盘如出一辙;晚上给当天的总体情绪状态打一个1到10的分数,观察波动曲线和周期,终于逐渐从急上急下的波形走向4至6分的相对稳定状态。医院时,复诊的时间越来越短,药也逐渐减量。温柔而疏离的大夫说,效果不错,继续保持,就算停药后,也再不要太逼自己了哦。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