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益生菌是到肠道游客,在健康路上是个打酱油 [复制链接]

1#

在资讯发达的今日,我们并不缺健康信息,而是需要时刻用理性去分辩真伪。用您的一双慧眼,去把握各种说辞的虚实,厘清其中的脉络。如此,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健康思通》和您说说当下时髦的益生菌。

益生菌,挺好听的名词,但往下问,假如益代表有益有助的意思,生代表什么呢?是微生物,是生命,还是您最想要的健康?没有医学常识的人,恐怕答不上来。那些兜售“益生产品”的人,也会是含含糊糊。干脆地讲,他们并不清楚他们在卖什么,或者说,揣着明白装糊涂,知道在卖可赚钱的东西,却不清楚那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的身体里有肠道菌群,正常成年人肠道中的微生物细胞总量是10的14次方个,人体内的其他细胞是10的13次方个。胎儿是处在无菌的环境中的,出生后通过产道、喂养和空气等接触,微生物就进入体内开始生长,随着成长,菌群的结构基定稳定下来。总的品种约为种,其中的40种占到总数量的99%,著名的包括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这些菌按功能分为3大类,即共生菌、条件致病菌、病原菌。

共生菌,说的是菌群和人体的关系,人体为菌类提供住地和营养,菌类为人体产生有用的物质。肠道菌群的存在能阻止其他病原菌的入侵,发挥免疫功能;同时还保护肠粘膜,调节营养,参与代谢,并产出一些对人体有帮助的物质。

如此看来,整体的肠道菌群就像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当菌群失衡的时候,首先带来的是代谢的异常。比如饮食长期是高脂、高糖结构,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就增加,食物中的能量就更易转化为脂肪,造成肥胖。在一些炎症的时候,会带来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肠道菌群的研究近些年是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探索的范围涉及到了常见的慢性病,也涉及到癌症治疗,以及人的心理和行为。

目前的所谓益生菌产品,也程度不同的包含有双歧杆菌这类物质,但问题是这些菌对肠道来说是属于侵入者,是游客,因为不是人体中的微生物,是难以适应体内环境的,那个过程基本上就是吃进去再拉出来,一小瓶饮料中含的那点菌,那点浓度和体内原有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比,是根本无法抗衡夺得落脚空间并生存下去的。

有研究团队邀请一些志愿者进行了测试,让他们每天服用一定剂量的某种双歧杆菌或安慰剂,然后对粪便进行检测。结果多数测试者的肠道中的外来双歧菌在一周或一月内就消失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测试者被证实半年内肠道中还有外来双歧菌存在。从遗传学的角度这很好理解,越是相似的物种,越是要竞争相同的营养素、生存空间,如果体内已有某种菌存在,外来菌被引入并生存下来的可能就更小。

因此,若想补充所谓的益生菌,就要首先弄清体内肠道菌群的状况,也就是说,这是因人而异的,要想有用,前提必须是精确。要先知道,某个人体内有某种菌,后来因疾病或使用某些抗生素等原因,菌落在短时期内减弱了,这样才是有针对性有实效的补充。目前开展的粪便移植就是这个思路,从体格健壮的人的身体内移一点菌过来。但那不是让你喝酸奶饮料,是通过胃管或肠镜把培养好的便便菌提取液给你种到胃肠里。

我们可以看出,“精准微生物医疗”还有漫长的研发道路要走,这就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欧盟的食品与药物管理者们对所谓益生菌研究报告不太理睬的原因。不仅不理,还禁止在这些所谓的益生产品上标注“有益健康”,甚至对“益生菌”这个词,目前也是产品禁止标识。洋人们不玩“保健”,什么是食品饮料,什么是治病防病的药,他们分得很清。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