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补点益生菌吧!”
“宝宝又便秘了,赶紧吃点益生菌通通便!”
“益生菌应该是越多越好吧,那就给宝宝多喝点吧。”
想必许多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以上的想法,在一些家长心中,益生菌的作用可不小:
◆缓解便秘
◆治疗牛奶过敏
◆助消化
◆增加食欲
◆提高免疫力
……
然而,益生菌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大多数家长都错了,宝宝出现这些情况可别只想到益生菌!
1.益生菌能治疗便秘?
很可惜,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明确具有治疗便秘功能的有效菌种。家长们觉得益生菌可以缓解便秘,很有可能是混淆了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不易被消化的食品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一般可以这么认为,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从而有效的改善便秘。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而补充“益生元”的思路则是,通过提供有益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有害细菌。
针对轻度排便功能紊乱的宝宝,一般可以采用益生菌和益生元联合使用的方式,来帮助肠道菌群恢复平衡,从而减少便秘的发生。但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便秘情况,宝爸宝妈们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水果、粗杂粮,适当锻炼等等。
2.益生菌可以改善肠绞痛?
尚未有定论。
临床上已观察到使用益生菌能够改善一些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IBS)、新生儿及婴儿肠绞痛等)。但除了益生菌(如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对IBS治疗有一定效果外,对于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治疗研究很少,所以尚难做出结论。
如果不是因为反流或牛奶过敏引起的腹绞痛,那么缓解宝宝腹绞痛最有效的办法是:给予宝宝安抚性动作,多拍嗝,飞机抱或者转移宝宝注意力等等。
3.益生菌可以预防或治疗湿疹?
只对牛奶蛋白所致的过敏性湿疹有一定效果。
宝宝湿疹容易反复,外界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宝宝湿疹的复发,比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机械摩擦等等。国外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确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湿疹,实验证据比较充分的主要是用于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比如使用鼠李糖乳杆菌或乳双歧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湿疹,但使用益生菌改善其他原因引起的湿疹尚缺乏证据。
宝宝湿疹诱因复杂,难以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方面预防宝宝湿疹:1.尽量远离可疑过敏原,避免接触确定的过敏原,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的测定;2.尽量为宝宝选择棉质的衣服,并保持干爽、柔软;3.宝宝洗浴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使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
4.益生菌可以治疗黄疸吗?
可能有效,证据不足。
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在新生儿黄疸、母乳性黄疸中使用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益生菌辅助治疗能够改善病情,但目前研究尚不足以证实益生菌可以达到治疗黄疸的效果。
5.益生菌对腹泻治疗有效吗?
有效,但只针对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
急性腹泻病是目前益生菌治疗最早及最多的疾病。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分析,证实了临床上使用益生菌对急性腹泻病治疗有确切的效果,能缩短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对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导致的水样泻效果好,但对侵袭性细菌等引起的腹泻效果不明确。
然而,为什么年龄小的宝宝容易腹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因:
宝宝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多,胃肠道负担重;
宝宝的各项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宝宝体液分布和我们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
当宝宝确诊为病毒性腹泻,生病的早期可以吃布拉酵母菌或鼠李乳杆菌来治疗。不过益生菌治疗也只是辅助治疗,宝宝腹泻最重要的治疗还是补液疗法,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补液以达到治疗效果。
6.益生菌能预防抗生素导致的腹泻吗?
有效。
抗生素导致的腹泻在医学上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它是由于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腹泻。多项研究显示乳酸杆菌、益生菌混合制剂(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等对AAD有防治作用。
所以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AAD,但不是所有种类和任意剂量的益生菌都可以达到效果,具体应遵医生意见进行治疗。
从以上的各种结论可知道,目前,益生菌真正的用武之地主要在于预防或改善腹泻。所以,益生菌虽然对人体有益,但并没有宝爸宝妈们认为的那么神奇,它只是某些疾病症状的补救措施,并非万能药。如果宝宝存在着明显的健康问题,第一想到的应该是找出病因,对症治疗,而不是听信商家的宣传,过于依赖保健品。
那么,益生菌究竟是什么?选购和服用的时候又有什么讲究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真正的益生菌世界。
什么是益生菌?
WHO对益生菌的定义是: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p>
①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③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
家长给孩子吃的益生菌,严格来说应该叫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制剂是以原始菌为基础进行细菌培养培育出来的益生菌,再通过粉末休眠技术将其储存,制作成益生菌制剂,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辅料和添加剂。
益生菌的使用误区
无病防病而长期服用:长期使用益生菌是不可取的,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有可能会使肠道功能“变懒”,肠道丧失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产生“益生菌依赖症”,久而久之反而会抑制自体肠道菌群的恢复。因此,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存在其他破坏肠内菌群平衡的因素,不提倡婴幼儿额外摄入过多的益生菌制剂。真正做到养好肠道里的菌群,还得靠均衡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
给孩子减量服用:由于孩子服用一般药物需要减量服用,因此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补充益生菌时也减量服用。尽管说明书上让一次吃一袋,但是有的家长从安全性出发,只给孩子服用半袋,甚至更少。其实,这样服用没有多大效果。因为人体内的细菌虽然体积微小,但数量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庞大,所以不能用咱们平时用的数量级去衡量它们。益生菌通常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衡量的,对于孩子来说,每次吃50亿~亿个益生菌是最合适的。如果每次减掉一半的量,孩子吃下去的益生菌就少了几十个亿,效果当然就差了。
益生菌和抗生素同时服用:益生菌也是微生物,它也害怕抗生素。服用抗生素会阻碍益生菌的吸收,有些抗生素会将有害细菌和益生菌同时消灭。如需同时服用,建议查看药物说明书,一般间隔两小时服用,连续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最好不要超一周。
服用方法不正确:益生菌要在厌氧环境下才能好好生存,如果益生菌的包装拆开,又不立刻服用的话,那益生菌就会暴露在氧气中,很容易就会死掉。所以,在服用益生菌的时候,尽量开了袋后立马温水冲服,开袋即食。如果放久了,效果也就大大降低了。另外,服用益生菌要用温水冲调,水温为35℃~40℃,冲泡的时候,先调好水温,再将粉剂的益生菌冲入温水中,保证菌群的活性,冲调后也不适宜再加热。千万别用沸水冲泡,那样会“烫死”益生菌。
益生菌该如何选择?
年10月24日,国家卫生部针对国内婴幼儿益生菌市场,公布了《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卫生部公告年第25号):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对已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现予以公布。
表1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
(卫生部公告年第25号)
*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包括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短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这7个菌种。对于含有超出这7种菌种之外的菌株的益生菌产品,宝爸宝妈们应当慎重选择。
再说活菌数量。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中指出,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保存期内活菌数目不得低于每毫升万个菌落。通常,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的活菌含量都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不过,活菌数量会受到储存时间、储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想要活菌数量多,最好还是现买现吃,别放太久。购买数量较多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以延长活菌生存期。
不过,就算菌株对,活菌数量足够,对一部分人有效的益生菌产品也依然有可能对另一部分人没有太大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肠道菌群状况千差万别,个体差异会导致益生菌产品发挥的效果不同。所以专家表示,益生菌产品不应“一刀切”地向公众普及,更应该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及特殊需求量身定制。
结语:
益生菌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不能发挥直接的治疗作用,益生菌的研究也是为了配合药物治疗,而不是取代药物。如果肚子疼、便秘,只靠吃益生菌是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的,宝爸宝妈们还是不要过度迷信益生菌有药物的强效作用。在理论上讲,益生菌对健康的益处还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宝宝们喜欢它的风味,喝一喝也无妨,但是要注意摄入量。至于它们是否有传说的“保健功能”,宝爸宝妈们需注意,科学概念上的可行跟商品广告中的宣称是两回事。目前来说,益生菌产品的大部分健康功效都没有足够证据,所以还是不要过于迷信它的功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