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患者须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病温故知 [复制链接]

1#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年9月1日,医院临床六科17病区开始实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分级开放管理模式。对精神疾病患者按病情分层级实施不同住院管理模式,让适合开放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走出封闭病房。落实以患者为本的医学理念,真正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升就医获得感,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收治病人范围

1.患者或家属有陪住需求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自愿住院的抑郁障碍、各类神经症患者

3.各类有接受系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一般心理问题人群

4.无明显自伤自杀、冲动攻击风险及行为

5.传染性免疫筛查结果阴性

6.同意并遵守开放病房的各项管理制度

住院环境

17病区干净、整洁、舒适、温馨,设施便利、人性化设计,为满足部分患者及家属的医疗需求,设有单间、双人间及三人间等不同床位设置的病房,家属可根据患者病情申请陪住。

病区特色

病区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务项目及诊疗新技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团队诊疗模式,立足于医患联盟的建立、提倡全病程管理理念,开展整合康复技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康复、回归社会。

1.医患联盟:对每一位患者,从医疗团队接诊患者开始,建立包括患者-家属-医生-护士-药师-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等在内的治疗联盟,多方参与,保驾护航。

2.全病程治疗:从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全病程管理,确保病房-家庭-社区-门诊-随访追踪各个环节的衔接,帮助患者真正意义早日回归社会。

3.个性化治疗:17病区的特色是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深厚的精神药理学知识、结合丰富的精神药物治疗临床经验,彰显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临床艺术。

4.整合性综合治疗模式: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核心;通过综合非药物治疗进行提升,包含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森田治疗、催眠放松治疗、音乐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团队介绍

17病区目前在职医护人员24人,病区主任1名,护士长1名。4名医师,硕士研究生2名、在职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病区定期邀请吉中孚、邸晓兰、林瑞明等国内知名专家对特殊病例、疑难病例进行查房。

病区主任过斌,副主任医师。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医疗工作25年。专业特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健康教育。强迫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婚恋、性心理障碍、心因性性功能障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分会男性性心理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男科分会理事会副会长。

供稿:十七区

编辑:王宪

医院

勿须独自承受

让我为您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将精神分裂症真正视为一种慢性病,并采用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的管理方式,是精神分裂症长期优化治疗的秘诀。

美国精神科医师学会年会的DeanAwardLecture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与行为医学系名誉退休教授IraD.Glick博士指出。

Glick博士强调,患者及其家人需要真正地知行合一,将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理解及对待,而这也需要医生的努力。

治疗依从性与治疗转归

早年Glick博士接受临床培训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起因,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今,遗传易感性已被视为精神分裂症发病及疾病严重度的决定性因素。就病因学而言,后天干预的发挥余地似乎有限;然而,Glick博士认为,让患者及其家人相信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保证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控制症状的关键的第一步。

「过去五六年,我观察了治疗数十年的老患者的转归。」其中,有些患者已经在Glick博士处治疗了五十年之久。在本项自然观察性研究中,Glick博士专门让患者评估了自己的抗精神病药治疗依从性,并对其总体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评分,范围均为1-10分。

「在一个比较大的患者样本中,我发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好,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越高。」Glick博士称。另外,对于那些药物治疗不依从的患者而言,生活总体上「就是一场灾难」(hasbeenadisaster)。

事实上,考虑到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上述结果并不太令人意外。关键在于,如果眼前的任务是立即控制幻觉妄想等急性症状,慢病管理往往会被视为「猴年马月的事」,进而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Glick博士认为,这就要求医生主动教育患者及其家人,告知罹患精神分裂症需要做好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的准备。

与糖尿病类似,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意味着需要持续监测病情(血糖波动、并发症等),必要时调整治疗(口服药种类、胰岛素用量等),以改善长期转归,而不能怀有侥幸心理。

Glick博士表示,目前致力于评估精神分裂症用药依从性与长期转归相关性的人不仅仅是他自己;同样的评估在美国退伍*人事务系统及中国都在开展,且数据「得到了一模一样的结果」。

患者教育的价值

职业生涯早期,Glick博士参与了一项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的随机对照研究。Glick博士在详细讲述这段经历时提到,当时一些患者对精神分裂症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认为该病必须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加以对待,而这些患者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一事实令Glick博士印象深刻。

「一旦患者真正明白自己得了什么病,他们的依从性就会大大提高,愿意长期用药。」Glick博士称。尽管抗精神病药的确是治疗的关键,有些患者也实在很难沟通,但医生的努力终究很重要,有效的教育是让患者及其家人接受漫长的病情监测的第一步:

「你必须跟患者本人认真谈,而不是直接把药片扔给他们。」

随着症状的潮起潮落,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控制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其他慢性疾病又何尝不是如此,且过程甚至更加繁琐痛苦。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频繁「扎手指」,必要时「调血糖」,有时到了必须强化治疗或换药的程度。精神分裂症也是一样的道理。

Glick博士再次强调,通过开展有效的患者教育,让精神分裂症患者真正接受「慢性病」这一概念,是改善其病情控制的关键一步。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如果大家都能接受这一点,药物治疗不依从相关的糟糕后果有望得以减少。

文献索引:TedBosworth.Managingschizophreniaasachronicdiseaselinkedtobetterou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