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院长杨甫德和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做客新华社北京分社、新华网(北京)及北京市医管局联合举办的“北京护理文化周系列访谈”,就心理疾病防治等问题向广大网友做了介绍。
医院院长杨甫德(中)、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左)做客新华网。摄影/毕尚宏
二十一世纪人类最想攻克的难题之一就是人类的大脑,而现在确实到了研究它的时候。当前,关于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精神病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各领域研究的热点。医院院长杨甫德认为,“神经影像学科的发展让我们的大脑研究有了一个平台”。医院已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成立了人类脑计划合作研究中心。从认识人类的大脑开始,为防治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提供现代科学的支撑。
成立“人类脑计划合作中心”探索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精神障碍的病变部位都在大脑,可能是大脑的某些部位、神经核团、神经环路存在异常。原来我们没有功能影像、核磁共振这些设备和影像技术,没有办法对大脑进行细致的具体到神经核团和环路的研究。”杨甫德说,现在有了最高等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仪器,以及其他成熟的技术,可以对大脑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来探讨精神障碍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
杨甫德表示,美国马里兰大学拥有一些研究技术和先进理念,以及各种研究数据;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神经影像测查、软件分析技术、以及升级换代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医院有相关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说是三方强强联合。集中研究精神障碍的脑部结构、脑部功能,期望在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疗效预测、愈后评估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依据。
医院院长杨甫德(右)、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左)做客新华网。摄影/毕尚宏
患病率17.5%防治精神疾病需做到“三早”
杨甫德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些人认为精神问题就是思想问题,是小心眼,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或者精神有问题,更不愿意对别人说,恰恰这就变成新的压力,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加重。”
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指出:“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表明,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是17.5%。主要有忧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酒精中*性所致的精神障碍,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比如遗传性的因素以及早年的家庭教育,社会变迁等”。“社会变化、竞争压力、失业和下岗、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刘华清指出,全面了解这些心理疾病及特点和早期的信号,对帮助自己调整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杨甫德特别提醒广大网友:“心理问题跟身体问题一样,因为它也是身体,是大脑神经环路、神经递质系统出现问题,才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正确认识心理医生的工作,和治疗疾病是一样的。二要及早识别,可先自我识别,如果自我识别决定不了,再去找医生。最后,医生如果能够明确是某种疾病,要及早诊断,接受正规治疗。“做到‘三早’,问题才会得到最好的处理,愈后也会恢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