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学术高峰论坛 http://pf.39.net/bdfyy/bdflx/180503/6210227.html年上半年一直待在家里,跟家里人开玩笑说那段时间可能是幼儿园以后在家里待得最久的一次。因为从小学画画,所以一般没有寒暑假。待在家最常做的事情是散步或者骑行。小区隔壁就是古运河,尝试过从三湾大桥下沿河骑行,一直到五台山精神病院。午后出发,太阳与我的体力一起下降,天黑了就转回大路,飞驰回家。如果成了爱彼迎房主,第一个要开发的体验就是京杭大运河骑行之旅。在离开扬州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扬州人,回来了又觉得自己是个异客,于是开始努力进行扬州人的自证。与此同时,在上印刷设计课,顺势做了《非典型性扬州城探店实录》这本奇怪的书。说它是“书”可能有点牵强。我想把它做成一本旅行指南(当然最后失败了),在我心中旅行是随机的,人去到陌生的城市,常常会走错路,会错意,造成一些美丽或者不美丽的意外。为了体现“随机性”,我干脆把书做成了骰子,投到哪面就去哪玩。但是六面开在结构上很难实现,所以折中取了四面开,剩下两面分别作为基座和开口。六面围合起来的空间里放一些附件。
(结构示意图)
附件为什么是柿子?因为我是按照这颗柿子的包装盒尺寸做的书。原本打算放地图之类的,但是没空做地图了哈哈。
形式有了,内容也有了依据。这本书有四种可能,那么我就在里面装下四条街道。
我家的河对岸是扬农化工厂,它在疫情期间开始被拆除,下面您看到的是它的赛博遗迹和美丽的沿岸风景。
(太多页了,就不放全了)
然后是淮海路,页码归零,重新递增。扬州中学在这条路上,它与青春小面馆和淮33艺术空间(已倒闭,现为城市书房)构成了我的青春。
(省略了一些页)
青春小面馆是年左右开在扬州中学对面的小店,招牌是高汤手擀面和炒饭。我的朋友最爱他家的自制青椒,有许多顾客也会特意买青椒回去。我喜欢小面馆的汤,真的很浓郁。重点是物美价廉,是学生时期的盼头之一。
院士广场-城市书房,前身是淮三三艺术空间,经营不善关门大吉,改建成了城市书房,外形有西西里风味。我跟城市书房不熟,但跟淮三三有故事。淮三三的老板是学摄影的,跟后文会出现的浮生记书店树掌柜认识,有一个未成年吉他手店员、一个小展室,摆出过私房摄影、风俗国画、地下杂志和报刊。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那时没去拍照片,记忆像一段过分美化的默片。
淮三三终结于年,过于独立的小店,在丛林里孤立无援,与中学生的消费能力不匹配,与附近居民的消费期望不符。倘若它生在皮市街或许会有不同的结局。但他选择在这个地方,扬州中学对面,不繁华的城市中心。死亡也有意义。
相比之下,生存环境很好的是皮市街。到处都是设计过的痕迹,是被新事物占领的古街道。
再往北走是四望亭路。这段路地势很高,两边的居民楼也好,河道也好,看上去都像是埋在地里。
做到这里,路线已经完全跑偏。贫瘠的语言能力不足以支撑我完成一篇功能性旅行指南,最后《非典型性扬州城探店实录》变成了一个记录型的照片书,它甚至没有正儿八经的封面,只有不同点数的琼花,为骰子的概念挽回一点点颜面。
暂时就这些,感谢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