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网
未来三到五年,生物降解材料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风口。
2月28日至3月2日,新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重点讨论了治理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并讨论制定首个应对塑料危机的全球协定,旨在年前结束塑料污染。有观点认为,上述全球协定将对国内*策产生重大影响,极大可能将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和再生塑料的使用量。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随着中国“限塑禁塑”*策全面铺开,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一种可有效治理塑料污染的新型材料,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由于原材料产能不足,生物降解塑料对传统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程度仍然偏低。
这意味着,能助力市场打破产能瓶颈的企业,更有可能畅游限塑禁塑“蓝海”,至于生物降解材料市场有多“蓝”,近期在科创板过会的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正生物”),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
聚乳酸“头部玩家”
海正生物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聚乳酸(PLA)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掌握了纯聚乳酸制造和复合改性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并实现多牌号聚乳酸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聚乳酸是以乳酸或乳酸的二聚体丙交酯为单体,通过聚合的方式得到的高分子聚酯型材料,属于一种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基和可降解的特点。聚乳酸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级的包装及餐具、吸管、膜袋类包装品、纤维、织物、3D打印材料等下游产品和应用领域。
据海正生物招股书,按照年中国各行业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耗量测算,仅外卖、一次性塑料袋、快递、农用地膜4大领域对聚乳酸的潜在需求分别达到约32.87万吨、约47.71万吨、约14.15万吨、约18万吨,共计约万吨。如果加上聚乳酸在3D打印材料、纤维领域、家居领域等场景的潜在应用,其成长前景更为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面上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材料产能尚不能满足需求。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聚乳酸现有产能主要集中在NatureWorks和TCP两家公司,其聚乳酸合计年产能达到22.5万吨。国内方面,丰原生物以5万吨/年的聚乳酸产能占据榜首位置。海正生物聚乳酸产能为3.45万吨/年,公司预计年度总产能达到6.5万吨/年。
即便加上聚乳酸中间体丙交酯的产能,行业仍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除了上述四家企业,当前有能力独立工业化生产质量合格丙交酯的企业仅有A股上市公司金丹科技(),而金丹科技已建成的丙交酯年产能也才万吨级别。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聚乳酸产能紧缺的主要原因是其生产工艺壁垒较高。当前聚乳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一步法”和“两步法”。其中“一步法”是将乳酸直接缩聚成聚乳酸,该工艺生产制成的聚乳酸分子量较低,不能满足下游产品对聚乳酸材料机械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需求,并且无法有效抑制生产过程中的可逆反应,产品的收率较低,因此,绝大部分聚乳酸企业均采用“两步法”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
采用“两步法”工艺生产聚乳酸,第一步是将乳酸进行脱水酯化,制得乳酸低聚物,再将乳酸低聚物环化制得丙交酯,并对丙交酯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丙交酯;第二步是将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即可得到纯聚乳酸。
“两步法”的技术难点在于,中间体丙交酯的合成和纯化反应条件苛刻、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必须用高纯度丙交酯才能合成分子量高物理性能好的聚乳酸,因此,高纯度丙交酯的制造成为“两步法”工艺流程中的核心和难点,是国内聚乳酸企业遇到的主要技术壁垒,也是国内大部分企业不具备使用乳酸生产高光纯丙交酯的能力,以至于中国聚乳酸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主要原因。
站在“塔尖”但成本压力凸显
打破聚乳酸生产技术壁垒对于海正生物的业绩而言,是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年度及年1-3月,海正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8亿元、2.32亿元、2.63亿元和1.25亿元,-年的复合增长率达7.36%;同期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2万元、1,.98万元、3,.77万元和1,.38万元,-年的复合增长率达86.78%。
-年度及年1-3月,海正生物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6.76%、16.73%、25.98%和21.29%,其中,纯聚乳酸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2.72%、14.10%、28.25%和24.34%,复合改性聚乳酸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1.13%、18.26%、24.85%和17.82%。
年,海正生物销售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年下半年,供应商TCP逐步将其丙交酯从对外销售转为内部使用,自此全球不再有企业大规模对外销售丙交酯。由于海正生物已经掌握了“乳酸—丙交酯”阶段的生产工艺,并通过自有的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够生产出高纯度丙交酯,并保证较高的核心收率和质量,因此公司将原有生产线的生产流程从丙交酯投料为主前移至乳酸投料,并于年底完成了生产线的调整。
不够,据智通财经APP对聚乳酸行业的观察,从盈利能力角度看,企业仅有核心技术储备及先发优势还不够。长远看,随着各个企业聚乳酸产能提升,行业竞争的重点或将由技术优势的比拼转向成本控制能力的较量。
事实上,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在海正生物身上显现。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年1-3月,公司复合改性聚乳酸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复合改性聚乳酸的主要客户与公司保持了多年的稳定合作关系,是公司重要的战略伙伴,因此公司对产品价格的涨幅有所控制,未将产品成本上涨完全转移给上述客户。
反观成本端,海正生物主要原材料乳酸的采购价格已经由年的0.76万元/吨提升至0.96万元/吨。
关于海正生物的原材料采购还有一重因素需要注意,即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公司在聚乳酸领域潜在竞争对手。招股书显示,年1-3月,海正生物向前五名原材料供应商采购的合计金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比例为91.82%。其中,公司的乳酸主要供应商为河南星汉生物以及金丹科技,两者对海正生物销售乳酸产品金额占总采购金额比重达到76.78%。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星汉生物已于年投资25亿元建设20万吨/年高光纯聚合级L-乳酸项目实现聚乳酸产业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闭合。金丹科技上市募投了1万吨聚乳酸产品线,后续10万吨聚乳酸产品线正在规划当中。这意味着,如果星汉生物和金丹科技的聚乳酸的生产设施投产并扩大产能,可能减少甚至停止乳酸产品对外供应,从而对海正生物的原材料采购带来不利影响。
在成本端,金丹科技依托公司地处豫东平原区位优势实现“玉米种植-淀粉-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布局,未来有望借助成本优势提升竞争力,对海正生物造成冲击。
当然,海正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司,可以率先扩大产能以规模优势应对竞争。招股书显示,公司拟上市募资13.26亿元,其中12.38亿元将用于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计划年6月竣工并完成投料试产。
海正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聚乳酸行业在国内目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及研发中心项目,将有助于提高公司聚乳酸产能,解决公司产能瓶颈,推进聚乳酸的进一步产业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