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保湿,先了解皮肤构造。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的皮肤往往不像夏天那么水润,这阵子大家普遍养成了勤洗手的习惯,皮肤干燥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于是问题来了,应该怎么保湿呢?
市面上的保湿产品形形色色,一不留神就会挑花眼。要想判断它们的好坏,需要两方面的知识:一,皮肤是依靠什么锁住水分的;二,这些产品里的成分能不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各种保湿剂
图自bdp
皮肤与水分的爱恨情仇
皮肤从上往下分为好几层,我们眼睛能看到那一层,叫做角质层。如果我们把人体比作一栋大楼,角质层相当于大楼的外墙。有了它,才能保证坏人进不去、好人不会掉下来——对外,角质层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负责将过敏原、病原微生物挡住;对内,角质层是最后一道防线,将对人体有用的成分围起来。
举个例子来说,正常情况下,每天只有几百毫升的水分经角质层流失,在烧伤、烫伤、电击伤等皮肤受损的情况下,水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流失,引起休克乃至死亡。
在结构上,角质层也跟墙壁有点像:角质细胞相当于砖块,其间充斥着水分、脂质、蛋白质,这些成分像混凝土一样把细胞粘合在一起。
角质层模型
图自pharmazeutische-zeitung.de
不过,角质层毕竟不是墙壁。
一方面,它要保持一定的柔韧性。皮肤硬邦邦的——还怎么“抓”东西呢?保持柔韧性,至少要含有10%的水分。
另一方面,角质层是“活”的。每天都有一部分角质细胞脱落、一部分角质细胞形成,整个过程必须在酶类的调节下有序进行。而这种酶类,恰恰需要水分。
所以,我们可以猜测皮肤缺水时会发生什么:首先,角质细胞与角质细胞之间会出现缝隙,裂隙越多、水分丢失越厉害,陷入恶性循环;接下来,过敏原、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就趁虚而入,引起皮炎、湿疹等疾病;最后,因为酶类不能正常工作,角质层的脱落不再有序,可能这里角质层丢失过多、那里的角质层又堆叠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的裂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肤皲裂。
皮肤是怎么锁住水分的
水分是如此重要,所以,皮肤拥有一套完善的锁水系统。
第一,是防水壳。有些人洗完脸,皮肤很快变得紧绷;有些人则相反,不要说洗完脸,就是整天不洗脸,脸蛋也水润、富有弹性。这是因为后者的皮脂腺更加活跃,分泌了大量的皮脂。皮脂堆积在皮肤表面,就像一层防水壳,可以大大减少水分的丢失。
第二,是蓄水带。在角质细胞与角质细胞之间,有一些非常“零碎”的物质,尿路、乳酸盐、有机酸等,称之为天然保湿因子(NMF)。这些物质像海绵一样,周围的水分多便吸收一部分,周围的水分少可以释放一点水分应急,免得皮肤过于干燥。
反过来说,防水壳、蓄水带受到干扰,便会引起皮肤干燥。空气含水量太低、皮脂分泌不足,或者清洗次数过多,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都被洗掉了,会导致皮肤干燥;湿疹、皮炎、鱼鳞病等可以破坏皮肤,影响保湿因子工作,同样会引起皮肤干燥。
化妆品商的小秘密
市面上的保湿产品虽然不少,主要成分却只有两类。
一类是封包剂,比如凡士林、石蜡油、蜂蜡等。
凡士林
图自bdp
凡士林是最常见的封包剂。它既不溶于水,又不会被皮肤吸收。因此,把涂抹到皮肤上,相当于给皮肤增加了一层防水膜,可以大大减少水分的蒸发。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不太容易清洗,二是影响出汗。天气炎热的时候,最好少用。
另一类是润湿剂。比如甘油、蜂蜜、尿素、透明质酸等。
甘油
图自京东
甘油和凡士林正好相反,吸水性强、可以进入角质细胞之间,将外界或者皮肤更深层中的水分吸收过来,送给角质层利用。
透明质酸
图自manufacturingche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