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和营养,是一切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但现代生活中充满高糖高热量的加工食品,不少人口味重,喜欢重油重盐的烹调方式,还有不爱吃蔬菜水果,摄入纤维少,以及工作应酬频繁喝酒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给肠道埋下疾病隐患,甚至可能诱发肠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常见癌症之一,发病率不断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相比遗传因素,受不当饮食、压力过大、过度使用抗生素等环境因素影响明显,而这些环境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推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最近,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发表在《Microbiome》上的研究文章,对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腺瘤患者和健康者的粪便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分析(绘云生物子公司麦特绘谱提供宏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结直肠癌不同阶段的代谢物含量差异与肠道细菌密切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会随着疾病进展而改变,再度证实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有着重要影响。
幕后推手: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
结直肠癌是少数发病机制明确的肿瘤,大部分从肠息肉发展而来,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起的大小不一的肉疙瘩,可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等,而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
从健康的肠道到长腺瘤,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的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引起肠道炎症、DNA损伤、短链脂肪酸含量下降和胆汁酸代谢异常等问题,一步步推动结直肠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进程中肠道细菌的变化Torres-Maravilla,E.etal.,Microorganisms
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和硫代谢菌等有害菌的含量增加。
其中,具核梭杆菌可以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提高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大肠杆菌不仅会增强结直肠癌早期肿瘤中的炎症,还能够生产大肠杆菌素和活性氧化物,造成结肠上皮细胞的DNA损伤并出现致癌突变;产肠*素的脆弱拟杆菌,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可诱导远端结肠肿瘤的发生;至于硫代谢菌会产生有神经*性的硫化氢,而硫化氢也是结肠癌细胞生存、生长的“养分”。
与此同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丁酸细菌等具有抗炎性的有益菌含量减少,相关的代谢产物丁酸也随之减少,丁酸属于短链脂肪酸,能保持肠道粘膜完整性,减少促炎细胞因子,有助于抗击结直肠癌细胞。
另外,绘云生物研究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次级胆汁酸浓度过高,对结直肠癌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肠道中的次级胆汁酸能够和细胞膜结合,释放花生四烯酸和增加活性氧化物含量,在肠上皮细胞中引起DNA损伤和炎症,还能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癌细胞凋亡。
胆汁酸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
饮食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结直肠癌
既然肠道细菌及其代谢物的失调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那也意味着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一定程度上能帮助预防或治疗结直肠癌。
虽然可以直接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等,但更需要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例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等。
膳食纤维是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也是肠道菌群的营养来源,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增加肠道有益菌,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涉及超过2万多名患者的大队列研究显示,摄入较多的乳制品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显著相关,建议每天都摄入充足的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选择低脂高钙类型的更好。
富含镁、叶酸等营养素的坚果、豆类、水产和动物内脏等食物,对结直肠癌也有预防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经常进食红肉和香肠、午餐肉、培根等加工肉类以及饮酒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对此可以选择禽肉、鱼肉适量代替红肉,平时避免吃加工肉类和喝酒。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新突破
除了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结直肠癌,还要记得定期检查肠道健康,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病情,治愈率高于90%,并且越早诊断,治愈率越高。
不过,早期的结直肠癌没有异常现象,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腹泻便秘交替、粪便变窄、便血(粪便发黑)、直肠出血(伴有鲜红色血液)等严重症状,已是中晚期,此时5年存活率将大幅下降,对此,需要找到高效、精准、可大规模推广的结直肠癌早筛方法。
结直肠镜检查
现有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中,结直肠镜检查是金标准,不过这一方法为有创性,需做清肠,检查者体验较痛苦或需麻醉;基因检查对腺瘤的诊断准确率不高;而影像学检查要么分辨率低,不能定性,要么费用过高,难以用于大规模筛查。
绘云生物研究团队经过一系列结直肠癌代谢组学研究,找到了可准确检测出早期结直肠癌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结合绘云生物首创的学习型智能结直肠癌风险分析系统,采集尿液即可完成结直肠癌的早筛检测,以结直肠镜为金标准,准确率高达95%-98%,且灵敏度高,可在超早期提供预警动态分析。
绘云生物利用尿液检测结直肠癌可以克服现有常规检查手段的局限性,给受检者提供无创良好的体验和准确的检查结果,适用性更高。这一突破性的早筛技术获得美国《时代》周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