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微生物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微生物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开设“微生物的那些事儿”,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隐秘而博大的微生物世界,去探索、去了解充满无限奥秘的科学天地。
益生菌,咱不说它大名鼎鼎,也可以说它无孔不入了。酸奶,奶粉,面包,坚果,牙膏,活菌片等等,感觉哪哪都有它的身影。今天,咱就来扒一扒益生菌它到底是什么?
益生菌为何物
益生菌市场调研显示,其中超过80%的份额进入普通食品领域,约9%进入保健食品和药品领域,约6%应用于农作物和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等。什么?您想了解各领域的法规或文件?安排!
在普通食品领域,我国规范文件或标准中采用菌种概念,以避免使用益生菌一词误导消费者。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的定义:可用于食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经发酵、富集、干燥或不干燥、混合或不混合、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食品原料制剂。
在保健品领域,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菌的定义: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量时会给宿主(这里主要指人或动物)带来健康益处。
此外,医院或药房有卖XX活菌片,XX菌散,XX菌胶囊。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识别技巧,外包装上标有“国药准字XXXX”的,一般就是药品了。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页检索它。不同于保健食品,药品一般具有详细的说明会注明适应症及注意事项,医院医生的医嘱来使用。
啧啧,这益生菌在各领域都能大展拳脚,它的一生一定很辛苦吧。
益生菌的一生
益生菌的一生如烟火般绚烂而短暂。首先,它需要通过安全检查:不产生毒素,不致病,对宿主健康无害。其次,它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能承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反复折磨,长时间的缺氧,和宿主热情似火的体温,活着到达工作岗位(一般是肠道)。最后,它不得偷懒片刻,要任劳任怨地帮助宿主调节肠道环境,直到被时代的浪潮拍打到沙滩上(俗称排便)。至此,益生菌完成任务,离开了宿主。正所谓,此去无归期,生死两茫茫。
科学使用益生菌
益生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缓解胃肠道疾病了。至于其他功效,我们只能说证据尚且不足,不予谈论。我们知道,益生菌的功效和安全性具有菌株特异性。意思就是,A菌株的成功或失败不能直接外推到同一物种的B菌株。因此,不提菌株就宣称功效的,那都是耍流氓!
就像我们买手机,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功能和价格是不一样的。同一物种的不同菌株功能也大不相同。菌株标注一般长这样:干酪乳杆菌LBC80R(LactobacilluscaseiLBC80R),三个英文字符串依次表示属名、种名和菌株编号。当然,如果该物种就那么一个菌株,那也可以仅以物种名标注,如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boulardii)。
因为益生菌的身份更多的是食品或保健品,所以它们没有像药物那样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信息的缺乏,比如何时使用益生菌,以及针对不同胃肠道疾病最有效的益生菌有哪些?尽管如此,美国胃肠病学协会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及其可信度,给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患有急性传染性肠胃炎的儿童,建议不使用益生菌。
2.艰难梭菌感染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建议仅在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使用益生菌。
3.非艰难梭菌感染引发的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预防艰难梭菌感染腹泻,建议:
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boulardii);
注:布拉氏酵母菌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一个亚种,为单一菌株。
双菌组合:嗜酸乳杆菌CL(LactobacillusacidophilusCL)和干酪乳杆菌LBC80R(LactobacilluscaseiLBC80R);
高危人群不使用益生菌。
4.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和出生体重较轻的婴儿,预防坏死性肠炎,建议:
双菌组合:鼠李糖乳杆菌ATCC(LactobacillusrhamnosusATCC)和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infantis);
双菌组合:鼠李糖乳杆菌ATCC(LactobacillusrhamnosusATCC)和长双歧杆菌ReuterATCCBAA-(BifidobacteriumlongumReuterATCCBAA-);
双菌组合:罗伊氏乳杆菌DSM(LactobacillusreuteriDSM)和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Bifidobacteriumanimalissubsp.lactis)
双菌组合:罗伊氏乳杆菌ATCC(LactobacillusreuteriATCC)和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Bifidobacteriumanimalissubsp.lactis)
如果您看完上面这段话,什么也没记住,没关系,毕竟仅供参考。真正需要对症下药的话,咱们找医生,岂不美哉!
安全第一
其实,益生菌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益生菌的功效和安全性不仅具有菌株特异性,还具有剂量特异性和宿主个体特异性。换句话说,不同菌株,不同剂量以及不同的宿主个体,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有的人吃了以后病症减轻了,有的人吃了以后病得更重了。尽管益生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在特定人群中仍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胃肠道黏膜屏障异常的患者、重症患者、癌症患者和婴儿等高危人群,贸然使用益生菌可能会带来败血症等不好的结果。因此,在使用益生菌之前,建议评估风险与益处。
注意事项
同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益生菌功效。
注意使用期限,过期的益生菌效果将减弱。
注意储存条件,有些需要冷藏,有些室温即可,以免失活。
注意温水送服,水太热将导致益生菌失活。
注意使用剂量,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谨遵医嘱。
千万不能将益生菌视为灵丹妙药,生病了请尽快就医。
综上,益生菌多以普通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形式销售,并且功效具有菌株特异性。我们以后再购买相关产品时,可以尝试查看菌株号,记住不写菌株号就宣称功效的都是耍流氓!标有国药准字号的被称作药物,要遵医嘱使用。另外,不建议高危人群使用益生菌。最后,祝大家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参考文献:
1.FijanS.Microorganismswithclaimedprobioticproperties:anoverviewofrecentliterature.IntJEnvironResPublicHealth.May5;11(5):-67.doi:10./ijerph11050.
2.KothariD,PatelS,KimSK.Probioticsupplementsmightnotbeuniversally-effectiveandsafe:Areview.BiomedPharmacother.Mar;:-.doi:10./j.biopha..12..
3.deSimoneC.TheUnregulatedProbioticMarket.ClinGastroenterolHepatol.Apr;17(5):-.doi:10./j.cgh..01..
4.SotoudeganF,DanialiM,HassaniS,NikfarS,AbdollahiM.Reappraisalofprobioticssafetyinhuman.FoodChemToxicol.Jul;:22-29.doi:10./j.fct..04..
5.SuGL,KoCW,BercikP,Falck-YtterY,SultanS,WeizmanAV,MorganRL.AGA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theRoleofProbioticsintheManagementof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Gastroenterology.Aug;(2):-.doi:10./j.gastro..05..
6.Cordaillat-SimmonsM,RouanetA,PotB.Livebiotherapeuticproducts:theimportanceofadefinedregulatoryframework.ExpMolMed.Sep;52(9):-.doi:10./s---6.
7.BrittonRA,HoffmannDE,KhorutsA.ProbioticsandtheMicrobiome-HowCanWeHelpPatientsMakeSenseofProbiotics?Gastroenterology.Jan;(2):-.doi:10./j.gastro..11..
8.StaniszewskiA,Kordowska-WiaterM.ProbioticandPotentiallyProbioticYeasts-CharacteristicsandFoodApplication.Foods.Jun7;10(6):.doi:10./foods1006.
9.DepoorterL,VandenplasY.ProbioticsinPediatrics.AReviewandPracticalGuide.Nutrients.Jun24;13(7):.doi:10./nu1307.
10.OjimaMN,YoshidaK,SakanakaM,JiangL,OdamakiT,KatayamaT.Ecologicalandmolecularperspectivesonrespondersandnon-responderstoprobioticsandprebiotics.CurrOpinBiotechnol.Feb;73:-.doi:10./j.copbio..06..
11.CompareD,SgamatoC,NardoneOM,RoccoA,CoccoliP,LaurenzaC,NardoneG.ProbioticsinGastrointestinalDiseases:AllthatGlittersIsNotGold.DigDis.;40(1):-.doi:10.1/00052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