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吃得越多,代表肠道内的好细菌就越多。”
“家人有在吃益生菌,如果我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一起吃吗?”
“补充益生菌,除了可以保护肠胃、缓解便秘或腹泻,还能改善过敏症状,提升免疫力。”
......
打开电视,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益生菌的广告,声称无论健康与否,都可以补充益生菌,让自己的肠胃更加健康。那么,关于益生菌的误区,今天就详细给大家说一说。
一、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众所周知,人体的肠道并非干净无菌的状态,相反地,健康人的肠道内存在有大量微生物组成的平衡生态环境,与消化、免疫,甚或是一些心血管、中枢神经的疾病发生相关联。好菌(益菌)有益于人体,坏菌(致病菌、病原菌)则会引起感染,中性菌在身体健康时是好菌,但当抵抗力较低时会危害人体。
◆益生菌:活的微生物,当数量足够时,能为宿主带来益处。常见的益生菌大抵可分为两大类:细菌及酵母菌。例如:常见的发酵乳多是使用乳酸菌。
◆益生元:又称为益菌元。益菌生的概念最早从年由GlennGibson与MarcelRoberfroid提出,是一种不易消化的食物成分,可活化或刺激肠道内菌丛生长,进而改善健康。年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重新定义为“可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使能获得健康的物质”。
◆合生元:又称为助生质,为含有益生菌及益菌生两者成分的制剂。
二、市售保健品常见益生菌种类
细菌类微生物又分三大类别:
1/乳酸杆菌:常见的乳酸杆菌种类有嗜酸乳酸杆菌(A菌)、酪蛋白乳酸杆菌(C菌)、鼠李糖乳酸杆菌(LGG)、代田菌、副乾酪乳酸杆菌(LP33)、胚芽乳酸杆菌、约氏乳酸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发酵乳酸杆菌、芽孢酪酸杆菌、唾液乳酸杆菌、洛德乳酸杆菌(罗伊氏乳酸杆菌)。
2/双歧杆菌:双歧杆菌(B菌)、婴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雷特氏B菌)、长双歧杆菌(龙根菌)。
3/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酵母菌类的微生物较为常见的是:布拉地氏酵母菌。
三、3种问题,补充益生菌或可带来益处
在现实生活之中,大多数人常常会依照自己的需求,补充益生菌。对于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我并不反对。但是我在门诊时,经常发现有些人益生菌也吃了,却并没有什么获益。实际上,我们应该明白的是,益生菌并不是仙丹,也没有那么神奇。相反,现如今有很研究在评估益生菌对健康的益处。一般来说,以下3种问题,补充益生菌或可获益。
1、肠易激综合征
如前所述,我的肠道系统充满了数十亿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在最佳健康状态下,所有这些细菌都能很好地协同工作。不幸的是,有时肠道菌群的平衡受到干扰,这种状态被称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令人不快的胃肠道症状,比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等。益生菌被称为“友好”细菌,因为它们被认为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症状。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当我们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服用高剂量的抗生素,或者使用了强大的广谱抗生素,就很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表明,更换肠道中的有益细菌也有助于治疗腹泻。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存在于许多具有活性活性培养物的酸奶中、嗜酸乳中和作为补充剂。根据哥本哈根大学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涉及名成年人的17项随机对照试验,与完全不治疗相比,益生菌补充剂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风险降低了一半。
3、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属于医学术语,包括两种胃肠道慢性疾病,即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全世界有高达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炎症性肠病。虽然没有治愈这两种形式的炎症性肠病,但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疾病保持缓解。医学和外科手术每年都在进步,大多数炎症性肠病患者达到缓解,并能够保持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如果在搭配一些益生菌,可能会对病情有所帮助。
四、每个人都适合吃益生菌吗?该注意什么?
不管是哪一种益生菌,对人体的作用包括:促进肠胃运动、帮助食物发酵、竞争而抑制病原菌生长、刺激肠道免疫反应,常被用于缓解抗生素引起的腹泻、感染性腹泻、肠激躁症、儿童的异位性皮肤炎。那么,每个人都适合吃益生菌吗?
目前研究显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并没有特殊使用禁忌,除了胃胀气或轻度腹部不适外,通常很少或几乎没有副作用,但对于重病、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短肠症的儿童等族群,应较谨慎,避免自行购买使用益生菌。建议有某些治疗需求再服用益生菌,若无治疗需求,则不需补充。
不同产品的菌种及单位微生物含量差异很大,建议根据厂商提供的用量与次数来服用效果较佳。目前尚无已知与药物或其他营养补充品相关的交互作用,民众可跟药师谘询现有服用药品与益生菌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
不同产品亦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与环境。若为常温保存,需避免置于高温、潮湿环境且避免阳光直射,应储存于阴凉处、干燥处;若需冷藏储存,应置于冰箱里冷藏。储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影响益生菌活性,建议遵照产品包装上厂商指示的条件保存。
面对市售各式各样的益生菌产品,除了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服用时更要注意搭配40°以下开水依照产品说明书建议用法,切勿过量。另外,若症状较为严重或未改善,建议就医请医师检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