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爸说:
很多人喜欢把“乳酸菌饮料”当成“酸奶”喝:
反正有“乳”有“酸”,应该都能补充蛋白质、钙吧。
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乳酸菌饮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一种“常识”。
但是空口无凭,花爸帮你好好分析一下,看看事实是不是这样!
乳酸菌饮料≠酸奶
乳酸菌饮料与酸奶并不是同类!
1.主要成分不同——乳制品VS勾兑饮料
酸奶主要是由生牛(羊)乳(或奶粉)、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
而乳酸菌饮料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再加上奶粉、乳酸菌勾兑而成,可以说就是“勾兑饮料”。
某乳酸菌饮料配料表
某酸奶配料表
2.营养价值不同——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少
酸奶从生牛乳发酵而来,其蛋白质、钙等营养素与牛奶相当,而且不含酪蛋白凝块,比牛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乳酸菌饮料中的蛋白质、钙来自奶粉,但含量远远低于酸奶。
毕竟乳酸菌饮料里,奶粉还没水多。
所以,乳酸菌饮料的营养远不如酸奶,想补充蛋白质、钙,还是喝酸奶吧!
左图为某乳酸菌饮料营养表;右图为某酸奶营养表
乳酸菌饮料,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很多友友们跟花爸说:乳酸菌饮料营养价值不重要,只要里面有益生菌来帮我通肠道、调节菌群平衡就好。
乳酸菌饮料分为灭菌型和活菌型,两种都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吗?
可能不含益生菌
乳酸菌饮料的确含有大量乳酸菌,但乳酸菌不都是益生菌。
例如这款乳酸菌饮料中含有的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并不是益生菌。
它们只能起到产酸的作用,对调节菌群平衡并无帮助。
常见的益生菌如下,有需要的可以做做笔记啦~
含益生菌,但已灭活
市面上有些乳酸菌饮料是添加了有益菌的。
但是在最后一步工艺,进行了灭菌处理。
也就是说乳酸菌饮料内的益生菌均已死亡,起不到调节肠道的作用了。
益生菌活菌数、肠道存活率难以保证
乳酸菌饮料起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作用,需满足两个条件:
1.有足够的活菌数量
根据国标,活菌型的活菌数量,需≥10^6CFU/g(mL);非活菌型则没有要求。
市面上的活菌饮料都会大肆宣传其含有几百亿的活性乳酸菌。
几百亿听起来真的很多,但是想要保证它们一直处于活着的状态,全程冷链运输、冰箱储存是一个难题。
一旦某个环节出了差错,到手的乳酸菌就可能死一大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商家们都避而不谈。
2.益生菌活着到达肠道
宣称含有几百亿活菌的乳酸菌饮料,花爸要问你们一个问题:
这几百亿活菌,经过胃酸的“腐蚀”,又有多少可以顺利到达肠道呢?
花爸曾经做过模拟胃消化实验,发现到肠道的活菌数量骤减,6款中竟有5款存活率<1%,有的甚至无限接近于0。
也就是说,乳酸菌饮料经过运输、储存,先死伤大半,最后活着到达肠道的“天选之子”,也很有可能寥寥无几。
所以,乳酸菌饮料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实际效果不能确定。
多喝就能保证活菌数量?
看到这里,有的人表示:虽然能活着进入肠道的益生菌数量很少,但是聊胜于无,多喝几杯,益生菌数量不就足够了?
这时候你就掉入“甜蜜陷阱”了,因为乳酸菌饮料碳水化合物数值很高。
也就是说,糖含量很高。
例如,市面上某mL的乳酸菌饮料的营养成分表,比可乐含糖量还高。
左图为某乳酸菌饮料碳水标称值;右图为某可乐碳水标称值
世卫组织建议每日摄入的糖分在25g左右,最多不超过50g。
3瓶mL左右的饮料下肚,大概能喝进30~50g糖,一天的糖分都快超标了。
多喝几杯,肠道的益生菌数量有没有变多不好说,变月半是一定的。
综上所述,乳酸菌饮料不仅缺少蛋白质、钙,所含有的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还难以保证。
大家可以把它当成“糖水”,补充快乐就行。
想要调日常调节肠道菌群还是选择益生菌吧。
能到达肠道的数量少,就多喝几包,至少不会像乳酸菌饮料一样有变月半的“副作用”。
不过有肠道疾病,需要改善肠道问题的友友们,还是得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对症下药。
往期回顾:
1、配方奶粉、有机奶粉横评
2、婴儿、孕妇藻油、鱼油测评
3、纸尿裤拉拉裤测评
4、驱蚊止痒产品测评
5、儿童、成人防晒系列测评
6、婴儿米粉、面条辅食类测评
7、婴儿益生菌测评
8、婴儿面霜、身体乳、润肤霜保湿系列测评
小红花测评简介:
我们是中国第一批从事商品对比测评的人士,成立“小红花测评”的宗旨,是通过进行独立、客观、专业的对比测评,向父母推荐更安全、性价比更高的儿童和家庭用品。“小红花测评”坚持三大原则:不接受企业提供的测试样品、不接受试图影响检测结果的广告和赞助、独立付费委托国家认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如想获取更多婴童产品对比测评内容,可以在“小红花测评”百家号主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