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上吊自杀的消息震惊世人,那些“看一次林肯公园演唱会”的约定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查斯特为什么会自杀?难道他有抑郁症?
其实,了解查斯特的人都知道,他因幼年遭成年男子性侵,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年阴影”,它还有一个专业名称,叫“童年逆境体验”。
“童年阴影”到底是什么?来跟科普妹了解一下……
什么是“童年阴影”?
很多人愿意把儿时觉得可怕的东西称为“童年阴影”,比如老师的教鞭、窗边的蜘蛛网,或者一本恐怖漫画……其实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童年阴影”。
英国沃里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施赖尔及同事研究发现,遭受过身体伤害、情感暴力、和性虐待的儿童中的一部分受害者,成年后会发展成错觉、幻觉、思维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等疾病,而且更容易出现抑郁、甚至自杀倾向。
哪些人容易产生“童年阴影”?
受到家庭成员肢体或情感暴力,父亲对母亲使用家庭暴力;
父母分居或离异,对孩子情感忽视;
遭受成年人性侵;
家庭成员有自杀倾向,或已自杀身亡
家庭成员患有抑郁症、或重度精神障碍;
家庭成员酗酒、吸毒、病态赌博,
家庭成员被监禁。
也就是说,“童年阴影”只属于那些在儿童时代有过悲惨经历、心灵受过重度创伤的人。而这些人在成年后身心出现各种的问题往往与他们童年的不良经历有很高的相关性。
这种影响会一直存在吗?
我们都知道,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冲淡。那“童年阴影”呢?为什么不论过十年二十年,都无法忘却?
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在心理底层的潜意识中的童年痛苦经历,通常会通过梦境或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偶然情形下,如果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出现在意识层面,就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