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根据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人生经历改编的传记电影,这是一部讲述意志与爱情力量的经典电影。
当你发现生命中重要的朋友、工作的领导其实都是你的幻想,你会怎么样?
数学家约翰纳什在现实中被称为“第一个用理性战胜精神分裂的人”,有关他的传记类电影《美丽心灵》也为我们展现了纳什以坚强的意志力和病魔抗争,还有他与艾丽西亚让人感动羡慕的爱情。
影片《美丽心灵》由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等主演,于年在美国上映的剧情片。
电影在第二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等四个奖项,如今在豆瓣评分高达9.0,这也足以证明现在人们对这部影片本身与其内核的肯定与赞美。
影片由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的大学生活开始,他周围的同学大多小有成就,而他当时只是一个平平无奇、呆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的学生,生性怪僻的纳什不在愿与他人沟通交流;
他一心只想搞出自己的原创理论,他只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就是他的舍友查尔斯。
和纳什不同,查尔斯是一个风流开朗、不被课业所折磨的人,他还有一个可爱的侄女玛西,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纳什才愿意走出宿舍和他人交往。
纳什在一次与朋友们在酒吧中泡妹时突发奇想,创造出了经济学中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
有趣的是,导演为了观众们能够理解纳什的理论,在影片中用约翰和他的同伴们一同泡妹时的假设场景来解释。
纳什也因为他的这一理论,被自己的导师介绍到惠勒实验室工作。
他在给其他学生上课时遇到了美丽大方、思维缜密的艾丽西亚,并对她展开了堪称“直男癌”的理工科男生特有的追求,可偏偏艾丽西亚对这一套很受用,最终与他结婚。
在电影中艾丽西亚一生都未离开纳什,而现实中二位曾离婚,但艾丽西亚一直都照顾着纳什,后来他们也复婚了。
不得不说电影还是愿意将美好的事物呈现出来,就像《天堂电影院》中的一句话: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
纳什在惠勒实验室时常被五角大楼请去破译敌方的密码,而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为之秘密工作的“老大哥”威廉·帕彻,帕彻自称是美国国防部的一员,要求纳什为国效力。影片中纳什一直为帕彻秘密工作,在各种出版物中寻找有关敌方的战略情报。
帕彻在纳什的左胳膊植入了一个镭两级真空管,并告诉他让他将自己所破译的信息交到一个偏僻信箱中。
纳什就这样一直为帕彻秘密地工作着,直到一次送信后帕彻突然开车出现并且告诉他送信点已被占领,带着他展开了一场紧张刺激的追逐战和枪战;
这是全电影最激动的一场,也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
纳什自此以后变得疑神疑鬼,行为诡异,甚至将自己的妻子送离家中。
这一切结束于纳什在哈佛大学的一场演讲,他在演讲结束时被一名精神科医生带去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在医生的告知下和自己的调查中,艾丽西亚告诉他查尔斯和帕彻是虚幻的,这对纳什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他在病房中将自己的左胳膊挖开,那里没有被植入任何东西。
电影到这里让我觉得十分的难过,当一个人所信赖的朋友,所为之奋斗的工作都是自己的幻想,而自己在某一天被人告知了这一切,那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还好纳什有着艾丽西亚的陪伴,让他能够在生命的后半段顽强地与病魔抗争。
后来纳什在药物的作用下恢复了精神的稳定,但他也失去了自己创造力。在这种压力与痛苦中,纳什开始偷偷藏起药物,并且秘密进行之前的“敌特工作”。
艾丽西亚在偶然中发现了纳什的秘密,而此时纳什在家中差一点将自己孩子淹死在浴缸中。
而在这次事故中,纳什发觉查尔斯的侄女从未长大,这让他明白了自己的病情,并下定决心在以后的日子中靠自己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疾病。
纳什最终回到了普林斯顿进行自己的数学研究,并完全靠着忽视自己的幻想人物度过了自己后来的人生。
在影片的最后,纳什在普林斯顿的餐厅中接受了所有学者的非官方肯定,即每一个人将自己的钢笔放在纳什的面前。后来纳什在自己的诺贝尔颁奖典礼致辞中,感谢了自己深爱也深爱自己一生的艾丽西亚。
纳什一生未能治愈自己的精神疾病,但他顽强的意志力让我们所钦佩。纳什是幸运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有着天才的头脑、爱情力量的支持,不幸的是他的疾病还有他藏在内心深处的孤独。
人们说如果纳什没有生病,他对世界各个领域还会有着更多的贡献,但我认为正是他的身体情况才让他成为我们尊敬的伟人。
纳什的疾病基本上是出于他自己对于成功的渴望,是不甘于平凡的野心,他所幻想出来的帕彻便是他对于成就的执念;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如此的想法,不将这种想法变成自己的执念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接纳自己的平凡正是成长的实质。
影片名称《美丽心灵》有很大一部分指的是艾丽西亚对于纳什不离不弃的美好情感,是她几十年来不曾改变过的爱情支撑着纳什的精神,他们之间的感情让人为之感动,美丽的爱情无疑是万物的解药。
《美丽心灵》让我看到了理性与感性共存的重要性,人无论缺了哪一个都无法在世上幸福地生活。约翰纳什成名于博弈论,而他一生也在与心魔博弈,他让我明白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而现实生活中的约翰纳什和艾丽西亚于年遭遇车祸逝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学术界的遗产,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的“美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