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很高,且复发次数愈多,疾病所造成的精神缺损也越严重,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要千方百计地在预防复发方面采取措施,即在未复发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那么,怎样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呢?
乡下的长寿老人
当城医院诊治各种“富贵病”时,经常听到他们感叹:“还是农村老年人寿命长,他们活到老干到老,反而对身体更好!”
没错,农村那些长寿的老年人,基本都有个共同特点:身体灵活,到老了都不肯闲着。比如我的姥姥,八十多岁时还耳聪目明,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到了九十多岁,耳朵有点背了,却还是犄角旮旯找活儿干:扒苞米、编荆笆(蒲团)、摔花生、砸豆子。晚辈都大声喊着要她不要做事,每天闲着打盹就行,她就会脸一沉反驳道:“人走到哪儿都不能懒,好吃懒做多难受!”姥姥是从饥荒年代走过的人,勤劳节俭是的习惯,她这一生所吃的肉可能还不如城里人一年吃的多。那时候母亲对她最大的孝心便是逢年过节买白糖和点心给她。姥姥酷爱喝白糖、吃白糖,我小时候都觉得姥姥的白糖水甜得齁人。她喝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高血糖”或“糖尿病”。姥姥还喜欢喝白酒,每天都喝,但绝不超过二两。每天中午或晚饭前,用那种叫做“瓯子”的小杯,小酌二三杯,喝到脸色微红,话也稍多了起来,那一脸的笑漾着喜气,总让我想到赵丽蓉奶奶演的王母娘娘——姥姥苦日子穷日子过了不少,可她咋总是那么乐哩?
另一个长寿者是我的奶奶。奶奶和姥姥性格不一样,但这俩老寿星的共同点都是:都爱动手。尤其喜欢编织荆笆、高粱杆筐,缝缝补补,或者裁衣剪纸绣花。我是后来才知道,有种理论叫做“手是人的第二个大脑”,其实原理就是人手的精密活动可增加大脑血流,从而延缓人脑的衰老。乡下的老人,在编、织、缝、捏中,高频地做着“第二大脑保健操”。生活习惯决定健康状态。所以,尽管他们多半粗茶淡饭、终生操劳,却往往体健而高寿。乡下从没有“夜生活”,早睡早起,黎明出门干活的人总是带回来一身鲜活的“地气”,如同泉流滋润着血液与元气。
同理,乡下也有很多的短寿者。我想起自己那个曾经英俊多才的大表哥,嗜酒如命,谁都劝不住。今年国庆我回去见到他,整个脸是青的,胃出血、肝硬化。医生说,再酗酒,他活不到50了;也有懒惰的,一天到晚浑身疼;小心眼的,整日里烦躁不堪……
想来人的寿命也是有脾气的,你爱惜它,它便疼惜你;你拿乌七八糟来虐它,它便要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