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养生指南#
有人认为,喝酒对身体好,能缓解疲劳,释放压力;古往今来,对于酒对身体的好坏这个问题争论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过量饮酒,确实会危害身体健康。
有人认为,在平时生活中,适量的喝一点酒,小酌几杯,对身体其实是有好处的。比如说在喝酒之后,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有下降的趋势,这种说法正确吗?每天适量的喝一些白酒,除了能帮助降低血糖之外,还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白酒有哪些营养成分?
白酒中含有许多有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例如:丁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乳酸、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异戊酸等。
白酒中含有乙酸乙酯成分,可以通过肾脏来调节体液,使酒中容易引起人体不适反应的物质更快排出。此外乙酸乙酯还有养护心肺功能、清除肺火的功效。白酒中的乳酸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必备的有机酸,能调节人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
二、喝白酒能降血糖吗?
1、正常人
身体健康的人,适量的喝一些白酒之后,能提升机体中胰岛素的分泌水平,有可能会出现血糖短时间内降低的现象。但此时可反射性也会导致下丘脑兴奋,使交感神经受到影响,造成胰岛A细胞过度活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水平过高,导致血糖上升。因此,对于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里的人而言,白酒对于血糖的影响并不大。
2、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很多患糖尿病的患者,都会通过注射胰岛素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酒精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可以抑制肝糖的输出水平,也能抑制糖异生。因此在平时喝白酒之后,会发现身体中的血糖会有短时间下降的现象。然而,随着酒精在人体中不断代谢,会转化形成糖分,使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升高。因此喝酒后,可能会诱发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管养护。
三、每天喝少量白酒,除了对降血糖有帮助外,身体还会有哪些变化?
1、促进睡眠
在平时,如果有难以入睡、睡眠时间短的情况时,可以适量的喝一些酒,达到微醺的状态,有助于促进睡眠。
但是想通过喝酒,来改善睡眠质量,是行不通的。喝酒能使人更早地入睡,但是很难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想要真正的提高睡眠质量,需要调整心态和情绪,改善自身条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才能更好的改善睡眠状况。
2、缓解慢性疾病
在平时少喝一点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慢性病所引发的一系列不适感,有很好的缓解效果。适量的喝白酒,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风湿以及其他关节疼痛等症状,都有很好的调节和缓释效果。
3、帮助消化
在平时少喝一点白酒,有助于增强食欲,帮助消化减轻胃部负担。白酒中含有维生素B2、酸类物质以及酒精成分,具有开胃的效果,能刺激胰腺,提高胰腺液的分泌水平,增加胃中的胃液、口腔中的唾液、以及鼻腔中的湿润度。
4、促进胰岛素分泌
适量的喝一些白酒可以提升人体中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形成的,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调节血糖,有重要作用。
5、驱寒
在寒冷的季节,外界温度低,这时适量的喝一些白酒,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流通,缓解身体疼痛感;还能改善身体中局部器官组织的微循环,起到驱寒的效果。
四、喝白酒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时间
想要通过喝酒来达到养生效果,最好在下午6点之后喝酒。酒进入身体后,在分解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维生素以及酶的参与。通常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时候,人体中能分解酒的酶含量较少。
如果身体中能分解酒的酶含量不足,喝酒之后,酒在人体中难以被及时的代谢分解,会渗入血液,随着血液流通,容易对肝脏、大脑等器官产生损害。
通常情况下,傍晚6点之后,人体中解酒酶水平大量分泌,达到理想状态,有助于更快的分解酒精成分。适量的喝酒,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还能起到一定的助眠效果。
2、用量
过量喝酒,会危害身体健康,给人体的肝脏、血管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一定要适量喝酒。通常情况下,成年男性每周酒精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g以下;女性的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70g,否则就会使人体容易患酒精性肝病。
g酒精,相当于3~4两纯度为50°的白酒。换句话说,成年男性每周对于50°白酒的饮用量,应控制在3~4两以内。如果是喝红酒的话,需要控制在每天1~2两之内。
3、温度
白酒中含有甲醇和乙醇成分,它们的沸点都比较低,其中乙醛的沸点是21°C,而甲醇的沸点是64°C。白酒在加热的过程中,这些成分会变成气体挥散掉,能降低或消除酒精中,这些对人体有毒性的成分。
酒精的沸点为78.3℃,酒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有挥发现象。总体来说,白酒加热之后再喝。
喝温酒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通常温酒的温度控制在30~40℃是比较好的。这个温度的酒,口感温润,进入人体之后,也容易排泄。而且温酒不容易醉,并且其中对于身体有害的物质含量较低,但是喝热酒就不好了。
4、不要空腹喝酒
空腹喝白酒对身体是否有害,这与饮酒量有关。如果只是少量的喝一些白酒,约1~2两左右,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果本身有肝功能受损的情况,或者患有胃溃疡、胃糜烂等胃部疾病,在空腹的情况下,喝白酒容易使局部器官黏膜受损,甚至糜烂,加重溃疡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溃疡性大出血。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重视肝脏的养护,及时观察肝功能的变化,避免诱发急性肝衰竭。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最好不要空腹喝白酒,而且还要尽量的少喝酒。
五、延伸:这些人最好别喝白酒,要引起重视
1、有胃病或肝病的人
通常医生会格外的叮嘱胃病患者,千万别喝白酒。因为白酒进入胃部,会对胃部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容易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现象,加重胃部病情。
此外,肝病患者也不适合不喝酒。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饮酒伤肝,而且现在并没有任何食物或者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酒精对于肝脏的损伤。如果在空腹的条件下饮酒,酒精会很快到渗透进入血管中,不仅会严重的危害肝脏的健康,还会对身体其他器官组织,造成不利影响。
2、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忌口白酒。白酒中含有刺激性成分,喝白酒之后,人体的血管扩张,血压水平产生波动,心血管患者本身血压很不稳定,如果经常喝酒,容易诱发疾病,加重血管病变情况,因此最好不要喝酒。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平时不能喝酒,这是因为饮酒会影响药效,不利于血糖的调控,还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导致心律失常、多汗、昏迷、休克等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喝酒之后,还会提升肾脏、肝脏的运转负担,容易诱发糖尿病并发症。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
4、高血压患者
患有高血压的人在喝白酒之后,会使尿液及血浆中的儿茶酚胺水平迅速提升,这种成分会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出血及猝死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