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妻子外室皆抑郁而终,长
TUhjnbcbe - 2025/4/28 17:50:00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妻子外室皆抑郁而终,长子至死不肯与他往来

年1月9日,茅以升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的小行星,命名为“茅以升星”,以纪念这位现代桥梁奠基人为我国的桥梁工程建设和科技、教育、科普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桥魂”

茅以升被誉为中国“桥魂”,那缘自他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

清末,中国政府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大量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这些“海归派”归来,深受政府的重视,在各领域发挥作用,中国开始走工业化救国之途。茅以升建钱塘江大桥可算当时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杭州民间俗语“钱塘江造桥”,喻一件不能成功的事。钱塘江的水、风、土,都不比寻常。建桥除自然因素外,人的因素也重大。好在上级用人不疑,将用人权悉数下放给茅。茅以升以任人唯贤为旨,将全国绝对一流的建桥专家统揽麾下。

茅以升是建桥总指挥,他不只是坐镇指挥,而是亲临第一线,即使在日本飞机轰炸大桥的危险时刻,他也从容以对。建桥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包括一起打桩船翻船的事故在内计有六十余名职工因公殉职。然而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长一千四百五十三米、高七十一米的铁路、公路双层大桥,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竣工,于年9月正式通车,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事难料。

年11月,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之后,上海守军腹背受敌,12日上海沦陷。16日下午,一位南京来客,风尘仆仆找到茅以升,说:“奉命令,因敌军逼近杭州,要在明天炸毁钱塘江桥,以防敌人过江。”来人手持军方密令,并随车带来炸药、雷管。茅以升如五雷轰顶,谁料通车之日便是炸桥之时?

茅以升亲手毁掉这座千辛万苦修建的大桥,悲愤难抑。六十年后,当有人问茅以升当时炸桥的心情时,他说:“就如同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般!”

家外有家,内疚一辈子

茅以升爱家。他很传统,不过40年代末,他置了“外室”。这件历史遗留的问题,让他心烦一辈子,愧疚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年茅以升在唐山读书时,奉父母命与戴传蕙女士结婚。戴长他一岁。结婚时,茅送妻子一本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带有几分理想色彩。妻子貌美,气度娴雅,幼承家训,知书达礼。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共育二男四女。婚后,妻子一直以相夫教子为乐,家务,包括子女退学、转学,一切都由戴女士担承。在那战乱岁月,从年到年二十年间,她萍飘唐山、南京、北平、天津、杭州、桂林、贵州、重庆、上海,四海为家。

年在桂林,戴女士与子女逃难,遇日本人轰炸,躲在城墙脚下,差点被炸死……她希望丈夫安心教书,可历史偏让茅以升做过江苏省水利局局长。茅在水利局局长任上,因溃堤遭撤职处分。后来造钱塘江大桥,险象环生。她时时为丈夫的人身安全牵肠挂肚,长期忧虑失眠,导致患精神分裂症。

为给妻子治病,茅以升延医求药费尽心血,可总不见好。身为科学家的他,竟也上寺院求神拜佛。某年西藏班禅大师到杭,他拜见大师,并请其为妻子摩顶祝福。说也奇怪,钱塘江大桥通车消息传来,她的病居然好了。

茅以升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在家庭生活中留有旧的痕迹(外室)并不奇怪。

当然那是遗憾。

年,茅以升在上海工作,与妻子戴传蕙两地分居,经一位朋友介绍与权桂云相识。权桂云文化不高,性格温顺,外表秀美,身材娇小。尽管年龄悬殊,但权桂云也非常喜欢,觉得茅以升的脾气好,会疼人,又会讲故事。

在戴传蕙的眼中,夫妻二人的关系始终和谐美满,她从未想料到丈夫取了二房。从此以后她的心情一直不好,眉头紧锁,心事重重,抑郁而终。茅以升泪如雨下,他为妻子写的挽联是:“一世操劳,半生忧悴,负卿曷极;满门遗爱,万里留芳,惠我何多。”另一方面,权桂云因为得到不“家人”的承认,生活压抑,住到茅家后不到10年也病逝。

医院最后的时光,是由小女儿玉麟陪伴的。他最大的遗憾大概是临终未能见到在海外的长子于越。据亲友回忆,茅以升病重住院时,满以为茅于越会原谅他,但儿子一直没有来信,在弥留之际仍然念叨着儿子。家人于是编造了一封于越的信,把信念给他听,茅以升手里捏着这封信,离开了人世。

如今,这段爱情中的三个人都已被历史所埋没,再去追究谁对谁错,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至少让我们明白,婚姻不是说放下就放下,如果踏错一步,换来的或许是半生的悔恨。

1
查看完整版本: 茅以升因家外有家,妻子外室皆抑郁而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