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倒霉老头”,但今年77岁的“核弹老人”魏世杰却仍然强调:“要热爱幸福的生活,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
若不是此次来到《朗读者》,魏世杰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故事,不仅让主持人董卿落泪,无数观众更为之动容。
在主持人董卿眼中,他是著名的核研究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父亲。
他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核弹事业,又无怨无悔地用之后的全部人生全心照顾家人。而这段感人的“倒霉”人生不仅令董卿赞叹不已,也赢得了无数网友的致敬,不少网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的强者。”
直面“粉身碎骨”为核武隐姓埋名奉献26年青春
年,刚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魏世杰作为核物理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受国家委派前往青海和钱三强、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一起进行两弹一星的研制。在戈壁荒滩上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6年,为我们国家的核武事业奉献了全部的青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对中国开展了严密的核技术封锁,中央提出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号召。魏世杰和其他满怀热血的爱国青年一同,踏上了开往青藏高原的列车。
魏老在朗诵
在青海氢弹研究实验基地,魏世杰负责的还是炸药部件的行动测试,每一百次就有二十次会爆炸,几乎每天都在和死亡共舞。
节目中,魏世杰坦言自己在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有一次其他组在转移炸药时,操作员不慎将炸药掉落在地上,现场所有人都在瞬间爆炸中不幸身亡。之后在处理遗骸时,魏世杰他们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遗骸,“当时对这个粉身碎骨就有了切身体会”。
尽管工作如此危险,但当知道自己是在为国家制造核盾牌后,魏世杰内心涌起的想法却是:“在这个地方,即便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他曾说,
“我们现在经常讲‘两弹一星’啊,我们认为是很光荣的、很自豪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光环。但是我们要知道,在这光环的后边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和代价。”
《朗读者》截图
带着这样的信念,魏世杰等来了氢弹事业成功的喜讯。由于保密的原因,他和同事也是从报纸上看到了氢弹通报成功的消息。大家知道后,心里都充满了强烈的喜悦,但特殊的事业性质让他们无法进行庆祝。每一个人都把激动藏在心里,而笑意却不自觉地从眼睛里流了出来
那次的氢弹实验非常成功,爆炸力达到了上限,相当于万吨炸药。天空之上,是轰然作响的成功爆炸;天空之下,既有举国欢庆的激动骄傲,也有这群研究人员们眉眼带笑的喜悦与满足。
而同样因为事业性质的特殊,魏世杰必须隐姓埋名地生活。由于魏世杰的夫人和他从事一样的行业,夫妻二人每3年只有16天的探亲假。
一家四口仨病患
自称“倒霉老头”
危险的核弹事业只是魏世杰人生的前半曲,之后的经历尽管并不危险,但对一位父亲来说却同样伟大。
26年后,魏世杰终于可以回到山东老家和儿女团聚。但命运的残酷在于,它并没有许诺给魏世杰一个子孙绕膝的退休生活。魏世杰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的儿子和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儿。
魏世杰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刚回来的时候,他就发现,儿子说起话来还是天真烂漫,就跟一个六七岁小孩差不多,总长不大。医院检查一下,先天性的弱智。
魏世杰一家
过了几年以后,他女儿又开始生病了,医院给诊断就是精神分裂症。后来,女儿的这个精神分裂症变成幻听,耳朵里听到有个人给她讲话。她说叫“老神”,她总跟那个老神对话。
面对这样的生活境况,魏世杰妻子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后来,也得上了精神分裂症。
魏世杰说,
“我一家四口人,有三个重病号,所有的家庭重担基本上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你说我,我自己叫‘倒霉老头儿’,你说是不是很恰如其分。”
有一次,魏世杰老伴自杀了,趁魏世杰不在的时候,她把手腕割了。魏世杰回来之后,发现厨房里边淌得满地都是血,医院,抢救过来了。
魏世杰问:“你为什么这么干?”
她说,“我看你太累了,我要是走了,你可以减轻很多负担。”
即便孩子无法回报
也愿倾其所有
儿子在生活方面很难自理,为了让他早点独立,魏世杰给儿子写了一个守则,他说,自己也不能永远活下去啊。
《朗读者》截图
和儿子相比,魏世杰的女儿情况更糟糕一些。
有一天晚上,后半夜了,魏世杰女儿突然喊起来了:“爸爸,爸爸!”
魏世杰过去问她,怎么了?
她说:“你看地上那是什么东西?”
魏世杰一看,地下什么也没有。女儿说,“你再仔细看看,那地下是什么东西。”
魏世杰仔细一看,那里就有一根头发,“是不是这根头发?”
“啊,对对对,这个东西不得了,这个头发不得了,它在这地方的话,我今天晚上就睡不着觉了,你必须给我把这拿走。”
魏世杰说,“那么一根头发,你自己捡起来,把它扔了不行吗?”
“不行不行。”
最后,魏世杰将那根头发捡起来了。
他说,这种事情特别多。
有次,女儿也自杀了,她写了一封遗书,遗书上写得很明白:
我的爸爸妈妈是最好的爸爸妈妈,我这一辈子是不能报答你们了,我只能等到下一辈子报答你们。
节目中提到这段往事的时候,董卿和现场观众都哭了,魏世杰自己的眼眶也红了……
《朗读者》截图
对于其他家庭来说,77岁的老人往往都是在一群儿女晚辈的簇拥下享受被照顾的天伦之乐。下棋、出国旅游、念书上学,对于魏世杰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77岁的魏世杰,不得不面临一个人照顾三个家人的窘境。他在努力想办法让家人生活更好些——“我现在甚至都不敢生病,尽力地保持自己的健康,能顶过去就顶过去”。
节目中,董卿问:作为父亲,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魏世杰说:
是最大的支柱,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亲就要挺身而出,责无旁贷,给他们遮风避雨。不需要回报。
历经种种磨难,魏世杰有个体会就是,再大的灾难如果降到你身上的话,你要正确地面对它,你不要回避,它都是可以度过去的。
《朗读者》截图
不少网友在看过节目后纷纷留言表示:
“我们现在的安稳,离不开魏老一样的人的默默付出。”
“听着77岁老人说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止不住地心疼。”
也有网友被魏世杰老人的积极心态打动,直呼:
“夫妻都从事核事业,
这样的家庭值得所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辈向他们致敬。”
“看哭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的强者。”
“我这个人一辈子啊,上半生我是在九院研究这个核武器,这算是为国家。后半生呢,回到家里边,照顾我的亲人,我尽到了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这叫为家。”
——魏世杰
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
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