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心安理得的淡然,想通了的一瞬间,想做吃馒头也能嚼出麦香的人,一杯水,每一顿都很简单的饭菜,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读很多的书,尽管资质浅,天份欠缺,定力不足,愿力不明,业力很深,但是还是想一点点精进,逐渐看清情绪,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找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本来的界限。该清理的清理,该规整的规整,该拾起时拾起,该放弃的放弃。找到自己回家的路,这条路就是敢于自由的做自己,不迷茫,不倔强,不恐惧,不慌张,多一点淡然,多一点从容,一步一步甘于生命,甘于天性,甘于天命。在生命的轨迹里自由前行,任意发挥。不需要心灵鸡汤,不需要别人肯定的眼神与鼓励的话语,不需要物质的奖励。毁誉不加身,万事不过心。当我有几天静下来,就能看到来时的路,能找到前进的路,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有足够的定力充实当下,有足够的愿力展望未来。
我们都想变成一个受人尊重的,所以不得不拼命奔跑,好像只有前面才是光荣的那一个。生活中好像谁赚钱多才是受尊敬的那一个。我们为什么对钱那么在乎,一定是因为穷,越缺什么越在乎什么。而大多数人根本不存在温饱问题,为什么还总是觉得不够,总是看着别人的生活焦虑。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比较,在比较中或许一直处于弱势,所以当不去醒悟,可能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跟全世界比较,心累一辈子,也追不上,因为根本没有目标。比较的目标是自己内心的满足,如果内心不通,你并不是跟全世界较劲,你是跟自己较劲,这种较劲一辈子徒劳无果,苦和累跟随一辈子,又不知道苦累来自哪里。
凡夫俗子如我,在生活中太容易前功尽弃,一不小心就钻进自己编织的情绪中,作茧自缚。你本可以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站在属于你的高度。你过分在意了,别人的言行,或是习性的怀疑,不安,或是由此引起的心中如巨幅画卷似的虚假想象的画面,或是书写了一部想象中恐惧不安的未来长篇小说。不是与环境对抗就是抵触,或是用全部精力去诅咒憎恨,也许愤世嫉俗,也许抑郁,暴躁不安。或是用生活的各种刺激去逃避,也许是暴饮暴食,也许是沉迷于游戏。不管那种状态,你的定力消失了,你完全被业力掌控,被惯性控制,做了个精神分裂的自己,做了个不想做的自己,做了个不知所然的自己。像一个人没了魂没了根,在人群中,在环境里,随风摆,随风飘。大多数人还算幸运,虽然像颗无根小草,却也很少遇见灾难,所以就这样时而清醒时而迷茫的活着。
清醒时,一切都好,欣欣向荣,站的高看的远。迷惑时,各种不平衡,各种为什么,各种羡慕嫉妒恨。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醒着,能时时觉察自己,心清明了,心就愉悦了。我们不追求快乐,不避免痛苦,但是追求看清快乐与痛苦。看清了就消失了,我才能真实的出现。有些人天生就没失去这些灵性,有些人的清明的心成了习性,二十岁就平安渡过,一辈子清醒,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反反复复。还有人一辈子未醒过。
每个人拿的人生剧本不一样,每个剧本的精彩程度不一样。每件事在每个人生的发生时间不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的剧本演绎完整,才能推己及人,看清别人的剧本。否则,我们把自己的剧本演成什么样,我们就按我们的幸与不幸去衡量别人,一旦失衡,无关好坏,都是痛苦。终其一生,只求时时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