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飞越疯人院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电影作品
TUhjnbcbe - 2025/5/31 22:36:00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csjkc.com/m/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专注于不专业的电影解说小麦~

假如一个正医院,如何证明自己根本没有病?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同样也让人细思极恐,因为似乎前后两条路都行不通,如果你说自己有病,医院正好敞开大门欢迎你,如果你说自己没有病,医院里的每个患者都这样说过。

今天小麦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麦克·墨菲就是一个“不经意”闯入医院的正常人,没错,那就是美国电影——《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剧照

《飞越疯人院》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说,上映于年,一经上映便深受美国影迷们的追捧和好评,不仅在年包揽了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在内的5项大奖,更是荣获了第33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国内豆瓣也给出了9.1分的高分,位列Top排行榜第50名。

该片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热潮,当时的美国人民所缺失的正是片中主人公“麦克·墨菲式”的自由,于是许多美国人开始从日复一日的上班族向着自由职业转化,崇尚高度的自由和自我存在感,并冲破思想的束缚。

《飞越疯人院》剧照

其实《飞越疯人院》的原著小说也非常精彩,甚至比起电影来说更加耐人寻味,可惜由于时长的限制不少细节在电影当中都被省略掉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不管是原著小说还是电影,只有一个最主要的对立面存在,那就是精神病患者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它对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医院的描述可以说是非常真实的了,病人完全没有人权可言,虐待时有发生,治疗手段十分单一,最常见的就是令所有人都畏惧的电击疗法。而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最终治疗方法就是片中麦克·墨菲最后所接受的额叶切除手术,术后的人会丧失很多功能,包括原有的很大一部分性格,几乎就是一个行尸走肉,与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只不过是还能呼吸而已。

《飞越疯人院》剧照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项在现在看来绝对是极端不人道的手术,当年它的创始人莫尼兹却因此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并且广泛应用于治疗不服从管理的精神病人。

自从《飞越疯人院》这本书问世以后,美国和欧洲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滥用电击治疗以及虐待精神病患者的运动,通过了限制医院权力的法律条文,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况才得到很大改善。

《飞越疯人院》剧照

一个怎样的人能被诊断为精神病人?

如果是现在,或许我们可以说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断已经系统化和规范化,有各种各样的医学手段和条文手册供医学工作者们参考,但在影片所处的那个年代,或许就不是这样了。

就像麦克一样,没错,他是一个极其不听话也不守规矩的人,甚至我们可以把他具化成现实生活中的街头流氓,那个让你咬牙切齿、唾骂成人渣的人,甚至自作聪明,以为相比于监狱里的强制劳动医院就是一个庇护所,可他终究是一个正常人。而印第安人“酋长”之所以沉默寡言,是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一直对于自己父亲的死难以释怀。

《飞越疯人院》剧照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我们以正常人的眼光去评判都觉得没有什么严重精神问题的人,却身在医院里。在影片的中间部分,当他们出海钓鱼、轻松愉快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就是一个鲜活的人,有着鲜明的性格和追求自由与快乐的向往,但不论如何,麦克终究还是斗不过体制和规范,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具没有情感、不会表达的行尸走肉。

这不得不归咎于护士长拉契特,她的诸多罪行不禁让人毛骨悚然,用自己设计的一套强制手段对待病人,每天按时吃药,定点起床、睡觉,去同样的地方放风,一切按部就班,有时还会带上威胁和折磨。在她的管理下,病人们如同木偶一般服从,毫无自己的思想,这也使她成为了医疗界认可的优秀工作者,哪怕病人们的病情没有好转,起码也没有变坏。

《飞越疯人院》剧照

但在麦克到来以后,这样“和谐”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他先是唤醒“酋长”,又唤醒了病人们对于体育赛事和社会时事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越疯人院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