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律师被泼粪,媒体间接杀人,它何以成为今年
TUhjnbcbe - 2025/6/8 16:48:00

评判一部剧的好坏,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就是真实。

一部剧要做到真实可不容易,演员演技在线;服装、道具符合故事背景;人物有一以贯之的鲜明特色且不以故事需要为转移等等......

复盘我们当下的生活及其所附着的社会,无非是围绕着家庭、单位、社会信息而展开。

而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这部由我国台湾省出品、豆瓣评分高达9.5的国产剧,就极大程度地体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性。

这部剧的名字叫《我们与恶的距离》,故事以一个名为李晓明的罪犯自制枪械进入电影院无差别杀害9名无辜者为矛盾起点,以极其逼真的表现方式和观众讨论“媒体良心”、“司法正义”、“家庭关系”、“加害者家的生存”等问题。

#媒体良心#

由贾静雯饰演的女主宋乔安是品味新闻台的执行副总裁,品味新闻台主要做DailyNews,如果从新媒体的角度来理解它,那就是追热点。

什么最火,什么最具矛盾,什么最吸引眼球,就做什么,就像自媒体中曾经坐拥千万粉丝的咪蒙,品味新闻台是台湾六家媒体中收视率最高的。

但在追逐高收视率的时候,这家媒体无意间放弃了另一种被称为“良心”的东西。

比如在编排新闻时,刚当上主编的李大芝把“主计处的薪资新低”放在了头条上,宋乔安看了一眼就让她重做。

昨天的头条新闻是“店员被客人泼奶茶砸头”,李大芝认为这种新闻无关紧要,薪酬问题才是年轻人真正关心的问题。

前辈纽世哥告诉大芝:“头条新闻是让观众进场的。”

如何才能让观众进场?取一个会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的标题。

怎样的标题才能对大脑产生刺激?

和“性”、“暴力”、“金钱”、“权力”这些相关的就行。

比如“泼奶茶”、“砸头”,和暴力相关,直接刺激大脑,人们看到这个标题会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如今的新媒体界,有许多读者都开始抵制“标题党”,可是为什么“标题党”还是长盛不衰,相关文章还是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快速生产出来?

那是数据决定的,大部分读者就是吃标题党这一套。

在资深媒体人宋乔安看来,收视率要高,就得面向大众,而大众只有七岁的智商,太深的东西他们看不懂,因此只能采取简单、直接、粗暴的新闻来喂给观众。

再来看一组标题,“挟持幼圆案青年导演,害资方惨赔万。”

万,和金钱挂钩,直击大脑皮层;“青年导演”代表年轻有为,“挟持幼园”代表社会毒瘤,两者产生强烈的矛盾,让人一看到这个标题就舍不得换台。

这个标题,是不是跟我们日常在朋友圈看到的爆款文章的标题十分类似?

“工作10年,年薪W,被裁只用了10分钟;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这篇曾经红极一时的爆文,用的标题套路和品味新闻台的差不多。

用数字来做强烈的对比,捆绑上焦虑、恐慌,使人们第一眼看到就想点开来,看完后决定要好好努力学习、工作于是转发朋友圈,即便这个举动除了徒增焦虑之外并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

剧中挟持幼园的导演名叫应思聪,是李大芝房东应思悦的弟弟。

他患了思觉失调症(也就是精神分裂),当初拍电影,制片方把他给换掉了,加上他女友的离世,他受不了这样的精神打击才会发病。

但是他并没有害资方惨赔万,他挟持幼园只是想要拍片,并没有对小孩做任何坏事。

当媒体一直选择用这种强刺激的标题党来报道新闻时,悲剧便在所难免。

家辉因为患有轻度的智障和轻度情绪障碍,在学校和网络上遭受霸凌,于是他高呼“李晓明万岁!”

这引来了大量媒体的报道,他们采访同学、采访老师、采访路人还有警察,将家辉报道成下一个李晓明。

但他们却没有采访家辉,没有采访家辉的母亲林瑟瑟,没有报道学校霸凌的事。

林瑟瑟带着儿子失踪前,控诉媒体的报道为何失实,然后带着儿子自杀了。

当以金钱为驱动的媒体,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与职责,什么最火,什么吸引眼球就报道什么,那确实跟无差别杀人的李晓明没有什么差别了。

#司法正义#

无差别杀人犯李晓明被捕后,为了保障其人权,根据司法程序,需要由法院为其寻找一个律师进行辩护。

在剧中这名律师名叫王赦,由于为李晓明辩护,愤怒的受害者家属在法院门口拿粪泼他!

虽然工作又累又辛苦,还没什么钱,但是王赦对此甘之如饴。

因为,总得有人站出来找出这些误差别杀人犯犯罪背后的动机,这样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他,杀人偿命,为杀人者辩护,那就是帮凶!

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但是法律也是人创造的,因此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法律也可以试着做一些退让。

为了平息众怒,法院决定处死李晓明,事先,王赦没有收到通知,李晓明的家人也没有收到通知。

但是新闻媒体却在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去拍摄。

无差别杀人引起的公愤,使得法律在民意的影响下进行了微调。

杀人狂魔李晓明被执行枪决,被各类新闻媒体快速播报,一大波标题党相继涌现,彰显了法律的正义,平息了民怨、民愤。

这就是真实的样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案子,只要经过媒体的放大,引起了民众的情绪,法律便不能像原来的那样执行了。

可就像王赦所说,如果不查清李晓明杀人背后的动机,只是杀一人平民愤,悲剧还会再次发生,社会并不会变得更好。

没有人能如此高尚,王赦的家人也不能!

患有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的陈昌误差别杀害了两名幼童,好巧不巧,这个案子又是王赦接的。

这样的恶人,却有可能因病而逃离死刑,人们嘲讽其精神分类症为免死“精”牌,受害者家属也质疑道:“这些日子以来,我们每天都要承受孩子消失的痛,但更令我们心痛与心寒的是,原来法律是用来保护坏人的!”

不止是受害者家人无法原谅为陈昌辩护的律师王赦,甚至连王赦的家人也无法再容忍他了!

王赦的妻子骂王赦为“帮变态逃过死刑的混蛋律师”,并以离婚为威胁,让他别接这种案子。

妻子这样做也有她的苦衷,因为她肚子里怀着一个孩子,然后自己又有女友在上幼儿园,陈昌杀了两个幼童,使她联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王赦因为接陈昌的案子,被公众厌恶,顺带连累了自己的妻子也在网上被人威胁、恐吓。

她整日惶恐,出门时遇到患有精神分裂的应思聪,害怕到跌倒,使得小孩流产。

在家庭的压力下,王赦不得不放弃了寻找真相,转而接商业的案子努力赚钱养家。

这让我想起许多曾经内心纯洁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进入社会这座大染缸之后,也变得和社会一样了。

大家开始按照社会的规律做事,舆论高于法律,金钱高于良知。

豆瓣网友

坚持裸睡在这部剧下留下了经典的评论:民众在斩草,政府在除根,媒体在浇水,只有王赦在研究土壤。

奇怪的是,大家都在怪那个研究土壤的王赦:

你怎么不去斩草?

你怎么不去除根?

你怎么不去浇水?

最后,连王赦都放弃研究土壤了。

#家庭关系#

杀人狂魔李晓明冲进电影院杀害的九名受害者中,其中有一名叫做刘天彦的男孩,他是品味新闻台执行副总裁宋乔安的儿子。

在事发那天,宋乔安和儿子刘天彦一起在电影院看电影,中途她接到公司电话就走出了电影院,打完电话后还有闲工夫,于是就去喝了杯咖啡。

就在这个档口,李晓明持枪进入电影院对着人群一通扫射,杀死了刘天彦。

宋乔安无比自责,她不敢去刘天彦的房间,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只能靠着酗酒来让自己入睡,受打击后性格变得很糟糕,丈夫刘昭国精神出轨,两人还因对待新闻的理念不同而时常吵架,原本美满的家庭面临解体。

决定一段关系是否延续,一个家庭是否破裂,关键在于自己而不是对方。

这是刘昭国作为男人的担当,他开始改变自己,慢慢地、重新走进宋乔安的心中。

宋乔安:“谁会想要追一个脾气不好,态度又差的女孩子啊,除非脑袋有问题。”

刘昭国:“可能噢,人格分裂,被虐狂,又爱又恨,就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宋乔安:“没有人会喜欢冰箱。”

刘昭国:“可是我现在很怕热。”

刘昭国用行动向宋乔安表明:

你生病了,我是治愈你的药。

他带着宋乔安重新走进刘天彦死去的电影院,让她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彻底抒发出来,最后,宋乔安和自己达成了和解。

维持一段关系,总比开始一段关系要难;因为我们总用理性在找别人的问题,却未曾先试着改变自己。

#加害者家属的生存#

杀人狂魔李晓明在电影院枪杀9人后,媒体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他的父母怎么能如此失责,他的家人是怎样的人,会不会也有杀人基因存在。

李晓明杀人后,媒体曝光了李晓明的家庭地址,受害者家属开始给他们家打恐吓电话,每天晚上都有石头砸在他们家的门上。

案子开庭时,面对无数媒体的质问,李爸李妈感到“对不起”、“实在抱歉”已经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歉意了,于是便只能无奈下跪。

可是即便他们下跪了,媒体们依旧不依不饶:

“下跪是发自内心的吗?”

“下跪是有人指导你们吗?”

“下跪能换回九条命吗?”

致命三连问,仿佛只有以死来表达歉意才足以平众怒。

李妈妈在李晓明世间后,带着整日宅在家颓废的女儿李晓文去改了名字,改成李大芝,希望女儿重新做人。

而她则每天出门都戴着口罩,直到脸上因长期戴口罩生出疮疤,也要每天戴着口罩出门去卖粽子茶叶蛋,来负担起这个破败的家。

面对王赦的询问,她感慨道: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时间去养一个杀人犯。”

“我不会做人的妈妈,我不知道怎样做人的妈妈。”

李晓明杀了人,李家人在痛苦、愧疚中苟延残喘,可是媒体包括宋乔安所在的品味新闻台却不放过他们。

李晓明被枪决,宋乔安无意中得知她的手下李大芝其实就是李晓明的妹妹李晓文,于是就派人跟踪她,顺利拍到了戴着口罩的李家人。

杀人狂魔该死,他的家人是否也该偿命?

受害者家属劫后重生,谁来保护被害者家属?

媒体们竭尽全力报道争议事件,制造矛盾,让公众们在网上讨论着,扮演着间接杀人的角色。

电视剧最终将矛盾全部化解,受害者与被害者家属达成了和解;王赦最终坚持住了自己的理想,继续接法院刑事案子;宋乔安放下了儿子的死去,和刘昭国重新开启美好的家庭生活。

可是社会矛盾是从来不会如此美好的化解的,无差别杀人案一直在继续:

南昌红谷滩,一名男子当街捅死一个女孩,只因为她长得好看想拉她陪葬;

海外章莹颖被杀案审判结束,经媒体诱导,人们纷纷质问为何凶手可以逃脱死刑,却没人关心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精神出了什么问题,他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他做了如此罪恶的事可以让他在庭审时面带笑容,不说一句抱歉。

刑事案件屡屡出现,社会的样子和剧中所展现的一模一样,只是最后是否拥有一个完美的happyending,就不得而知了。

有的伤,有的恨,是一辈子也化解不了的。

而要放弃理想,却轻而易举。

以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律师被泼粪,媒体间接杀人,它何以成为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