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喜欢看恐怖片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喜欢
TUhjnbcbe - 2025/7/2 17:02:00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恐怖片,不知道大家听到什么感觉,是不是马上想起白衣披头散发鲜血满面的凄厉女鬼?顿时感觉毛骨悚然,身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还感觉耳边凉风嗖嗖的?就是这种刺激的调调,我却从小既害怕又喜欢。

幼时初遇

有印象第一次看的恐怖片就是90年代初风靡一时的《封神榜》。

当时苏妲己的母亲来王宫探女,深夜王后的冤魂来找苏夫人,那惊悚恐怖的形象就是白衣血面,拉着长音凄厉地叫着“苏夫人,苏夫人”。

之后更有比干挖心的血腥场面(现在大家已经看不到了,因为已经都被删掉了呵呵)。

那时真的好害怕啊,天一黑便不敢出屋,自己一个人不敢睡,仿佛周围都有莫名其妙的鬼在注视着你,但是电视次日晚再演时,还是会跟着父母追着看,虽然看不懂。

与小弟结盟

之后便是渐渐长大,与小弟结成同盟军,节假日或租或买各种恐怖片,神鬼片一起看。

什么《开心鬼系列》《聂小倩系列》《僵尸系列》《鬼屋系列》《校园猛鬼系列》,反正各种与鬼沾上边的恐怖片,不管中片,还是港片没有未看过的。

不过这些中式的恐怖片看着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最终坏鬼都是会被消灭的,只要鬼被消灭,人也就放心了。

《开心鬼系列》看着更是让人感觉新奇好玩,那时都想自己身边有个开心鬼;《僵尸系列》林正英叔叔更是正义的化身,可以消灭一切牛怪蛇神;《聂小倩系列》的美丽爱情淡化了鬼片的恐怖,充满了温情。

你以为大点不害怕了?咋不害怕,十几岁的年纪在假期里都是浑浑噩噩的,小弟比我更高端,没有影碟看了,就看书,像《鬼吹灯》,《盗墓笔记》之类的,我还未修炼到如此高深的程度,敢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这种书,虽然喜欢那种刺激,但是也必须有人陪同,一个人真是不敢挑战,更不敢自虐。

有一次暑假,深夜看完《鬼新娘》,结束到楼上自己房间后,左右翻转不得入睡,若是冬天还好,可以开灯看书,但夏天怕招蚊子可不敢开灯。

回忆起曼妙鬼影越想越怕,房间里挂满千纸鹤,都是荧光的,黑夜里绿油油的一片,心跳加速,蒙上毯子一会便大汗淋漓,一会外面又开始电闪雷鸣,打起了闷雷,一般这种情况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鬼脸,我再也忍不住了,从西边跑到东边小弟房间,还好小弟从小睡觉不锁门。

进屋后他已经睡熟了,现在想来我当时是很神经兮兮的坐在他床边看着他的,也许睡梦中的他也感觉到了我的注视,一会便突然睁开了眼睛“啊”的一声,两个人一起跳一跳,外面雷雨交响,小弟哀怨了我一顿。

那夜忘了最后怎么结束的了,反正两人吉他口琴跟雷声雨声一起奏乐了,应该是天亮才睡的觉,之后被父亲骂了,在之后深夜里再也不敢扰人清梦了,还有那以后小弟在睡觉时门永远是锁着的了。

处处有“知音”

再大一点,便是印象比较深刻的《office有鬼》《最佳损友闯鬼屋》《闲人勿近问生米》《猛鬼旅行团》《山村老尸系列》这几部看完是短期之内不敢上厕所了,更不敢看厕所马桶里面,总怕里面会伸出一双长指甲的手。

大学时宿舍同学们一起看了《古宅心慌慌》,上铺的女孩那晚也不敢睡了,请求和我一起睡,没辙我和她两个人挤了一夜,这个女孩当时可是全校女神级的人物,平时冷情的很,没想到看个恐怖片后也是恢复了正常的小女儿态,不过因为我也害怕,所以也就正中下怀。

还有就是《张震讲鬼故事》也是大学时宿舍几个女孩在阳光正午时分(所谓的阳气正重)几个人一起哆哆嗦嗦听完的,有时候也很奇怪,又害怕又喜欢,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

之后便是接触了些泰国,日本,韩国鬼片,泰国日本的那是真吓人,因为最后的坏鬼永远不会被消灭,仿佛永远会缠着你。

我看过一个仿佛名字是《鬼替身》的泰国恐怖片,那个电影讲的是一个演员总会演人死之前的替身死亡过程回放,最后真被鬼当做替身了,最后大反转时每个景象时那个鬼都在注视着她,那场景真是恐怖的让人回味无穷,这个电影让我一周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待着,不敢一个人睡觉,真是恐怖无限!

日本的是看了个《裂口女》,那是一个披头散发、用颈巾掩着爆裂的嘴巴的女人徘徊在学校门口前。她的出现让孩子们恐慌、疑虑、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她就是被流言所吞噬、要缝尽所有女孩子嘴巴的裂口女。印象深刻的恐怖就是见到一个孩子就要划破嘴再缝上,最后也没被消灭,仿佛马上就会找上你,期间还感觉很恶心,反正之后日本恐怖片是再也不敢看了!

韩国看的一个恐怖片是车太贤演的还很温情,名字是《开心家族》开头用各种无厘头包袱把你笑晕,那跟着主角死缠的四个鬼竟然是他幼时一起出车祸离世的亲人,为什么一直缠着跟着他,最后答案才公布让人莫名戳中泪点。

还是比较喜欢看这类有温情在里面的,譬如《人鬼情未了》譬如美国鬼片《妈妈》。

短暂的割舍

其实我是曾被恐怖片吓破胆过的,那次Seashore上班不在家,我自己看了刘若英主演的《双瞳》,那泡在药水瓶里的未出世婴儿成了我长时间的噩梦。

那是第一次看到未出世的小生命以这样的形式死亡并且展现在眼前,所有人莫名其妙的自杀,各种恐怖冲击,实在突破了我最后的防线,连午夜凶铃都没如此害怕过,当时从电视机里长发白衣爬出的贞子都没如此恐怖。

看完之后接连几天黑夜就恐惧,抱着Seshore也觉害怕,深夜只要他睡着了我都害怕,大约一个多月后才缓解。

也许再加上从小恐怖片看的过多,之前尚未结婚时在家里都是一个人房间独睡,结婚后反而不敢了,《双瞳》之后很长时间里都不看恐怖片了。

大约持续了四五年,直到我们承德人导演的《灵魂摆渡人》热播,第一部是真心好看,我是硬抓着Seshore一条胳膊看完二十集的,每集一个故事,很真实又很新颖,并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人性的欲念穿插的很巧妙;但是隔年以及次年的续集却再也拍不出那种味道了,其他的也不愿意再去尝试了,因为实在不想一个人不敢睡觉了。

大晚上说了一宿的鬼,对不住了,但是真的很纠结于自己的这个心态,呵呵独怕怕不如众怕怕了~

另摘两篇分析喜欢恐怖片心态的小文,大家缓解一下:

喜欢看恐怖片的人是什么心态?

看恐怖片时,人们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剧情中,暂时忘记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紧张过后,会感觉自己的压力荡然无存,那么爱看恐怖片的人是一种什么心态呢?一起来学习下吧。

恐惧是一种消极情感,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喜欢看恐怖片,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其实,恐怖片对人的心理是有好处的。

首先,看恐怖片时,人们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剧情中,暂时忘记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紧张过后,精神和身体上会迎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放松感,有助于释放压力。其次,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攻击本能和死亡本能,有毁灭一切、获得真正安详的冲动,比如有人站在高处会有跳下去的冲动。

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萨尔德据此提出,人类有一种追寻恐惧感的特殊心态,恐怖片便满足了这一心理。再次,活着与死亡是人类的一大困惑,没人能讲清楚死亡是什么滋味,恐怖片恰恰可以用反常的表现手法映射出人的潜意识,解答人们的心理困惑。最后,美国心理学家齐尔曼发现,看恐怖片时越害怕的女性,越受到男性的喜爱;而反应越平静的男性,越受女性的欢迎。因此,恐怖片能激发性别特质,使自己更有魅力。

偶尔看看恐怖片调剂生活无可厚非。但恐怖片的道具大都选自日常用品,比如录像带、电话、头发、镜子、电梯、水龙头等。从电影回到现实,在家中、单位看到这些东西,很容易唤起对恐怖剧情的联想,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自己吓自己,甚至影响生活,因此不建议长期观看。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模仿能力强,对剧中的暴力行为缺乏判别力,可能在生活中模仿;老人和儿童最易受消极心理暗示;孕妇情绪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这些人群绝对不能看恐怖片。

所以适当的看恐怖片好是好,但是一定要适度,否则精神会一直紧张的。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片?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特别喜欢看恐怖片,一边吓得直发抖,一边还非得拉着一个陪他看。其实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喜剧片和恐怖片带给人们的快感其实一致,都是一种强烈的认知刺激,那么恐怖片到底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快感呢?

恐怖片,恐怖片心理

着名导演波兰斯基在年拍了《冷血惊魂》,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看过最恐怖的电影”。一些人避之不及,而另外一些人则很享受观看的过程,看完还饶有兴趣地讨论女主角的病态心理。恐怖片让人不快,但喜欢的观众如云——

恐怖片发展到今天,恐怖、血腥、惊悚等“重口味”程度早已远远超越当年的《冷血惊魂》,例如《电锯惊魂》。人类为何能从最负面的情绪中获得快感?

哲学家:快感源于学习

这个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何享受生活中丑陋的东西?我们为何享受悲剧?他从认知的角度给出了回答:我们从丑陋和痛苦中也能学到东西,而我们热爱学习,学习能获知事物的意义。

心理学家:快感在于不作为

美国艺术心理学专家诺曼·N·霍兰博士不认同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认知获得的好处不足以抵消负面的情绪。他从进化论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当我们开车经过高速公路上一桩恐怖的车祸现场时,我们不禁伸长脖子观摩一下地上的血肉。

恐惧与恶心是遇到危险的信号,而进化让我们注意到这些危险,从而增加生存与繁衍后代的机会。然而,这些情绪在现实中才有意义,还解释不了人们为何要从恐怖片中体验这些情绪。

其中的关键,就是我们观看《冷血惊魂》感到害怕,却不必采取什么行动。假如我们是从窗户偷看到女主角精神分裂后的狂暴发作,我们就不会哈哈笑了,也许感到要做点什么,例如报警。这就是虚构与现实的区别。

霍兰认为,虚构的恐怖可产生快感,观众不用对情绪刺激采取行动,而行动是要花费脑力的。在看恐怖的影视作品、文学描写时,我们不需要做些什么——偷懒是令人愉悦的,因为这样节省了很多心理能量。

笑话为什么令人发笑?弗洛伊德的解释很简单:超我或者自我总是在使劲地抑制某些“不良”的本能,这股劲遇到幽默时突然得到释放,于是转化成了笑。

类似的,我们的大脑本来积蓄了一股能量准备行动,结果突然放松,能量释放出来,让我们产生快感。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们就预知会有不愉快的恐惧,但我们也知道自己不需要做什么来对付恐惧,于是就可以从害怕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快感。

社会学家:快感要确保安全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社会学教授托马斯·谢夫博士指出,恐怖片产生快感的关键在于审美的距离,即观众与故事中的角色感同身受,但同时能意识到自己是在安全的地方。由于距离的存在,本来痛苦的情绪就变成了愉悦。打个比方,人们坐过山车感觉很爽,前提是过山车一定是安全的,这样才能让自己充分体验到害怕。

谢夫称,害怕等情绪是身体被激起的状态,为战斗或者逃跑做好准备。当然,人类已经发展出很多方法来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只有战斗或者逃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体验情绪,观察自己的反应,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

能和11岁的孩子一起看的恐怖片吗?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童精神病专家史蒂芬·施洛茨曼博士认为,恐怖片是一个特殊的类型,也许能帮现代人赶走焦虑。恐怖片一般儿童不宜,但他认为11岁的孩子也可以看某些恐怖片,前提是片子须符合以下几条原则:

血腥镜头限制在最低限度。只有心智发育健全、能够分清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血腥镜头。

11岁的孩子一般处于学习踢足球等身体技能的阶段,才刚刚适应自身的动作,这时如果看见人体像拼图一样散架了,会感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他们看的电影原则上不能有血腥,除非剧情有十分的必要,才允许有点血肉镜头,而且必须保证人体是完整的,否则小观众会被焦虑压倒。

对是非有明确的引导。

孩子正在学习在不同的处境下分辨对错美丑,因此偏离道德价值的电影会引起他们的不适。好的恐怖片会在一些抉择上予以明确引导,例如不听父母的话跑出去玩,还是留在家中?这些两难的时刻正是剧情紧张之时,因为小观众心里既想当好孩子,又蠢蠢欲动。

用超自然的方式做软处理。孩子会把世界看得过于可怕,因此没必要拿残酷的现实来吓唬他们,切忌观看写实的变态肢解片。坏人如果是邪恶的鬼神之类,就比较好让孩子接受。

反派人物能够获得救赎。好的恐怖片会让坏人得到救赎,让他们有机会弥补之前做过的恶行。

事实证明我看恐怖片早了呜呜~还有说看恐怖片减肥的那根本是骗人的~

最后愿大家晚安!

突然想起年少时站在讲台

给不爱睡午觉的同学讲鬼故事的情景

那时的启梦真是呆萌的可爱啊~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欢看恐怖片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