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的妻子卧病在床23年,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让年纪老迈的岳父母,安享晚年,他一人担负起赡养老人的重任,尊老敬老,孝感天地。作为人父,他教育有方,宽严相济,两个孩子双双考上大学,令人称羡。
他就是中国好人,牟长富。
深爱病妻,不离不弃
沐川县箭板镇五星村一组,有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木板房,屋中央的床上,躺着一个生病的女人,女人眼神涣散,言语异常,但是她身下的床铺和身上的衣服,却干干净净,散发着洗衣粉的清香。
床边,一个男人端着一碗菜粥,柔声细语地哄着女人多吃些。女人听话地一口口吃着,偶尔耍一些小脾气,也很快就被男人几句话哄好,女人看向男人的目光,会泛起一丝柔情。
男人名叫牟长富,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沐川县,年幼家贫,18岁就选择了参军入伍。因为他在部队表现得非常优秀,第二年就入了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牟长富从部队回来后,经村里长辈介绍,认识了张启琼,刚一见面,他就喜欢上了这个明眸善睐,清秀可人的姑娘。在家人的支持和祝福下,二人喜结连理,那一年,牟长富28岁。
婚后的牟长富,就像掉进了蜜罐里,每天工作十分认真,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妻子幸福的生活。张启琼每天操持着家务,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过了两年,张启琼为牟长富生下了一儿一女。
牟长富说,他知足了,这有儿有女有娇妻,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让他别无所求。夫妻两个对未来充满着期盼,两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儿女都培养成才,让父母安享晚年。
然而,生活似乎看不得牟长富过得如此幸福甜蜜,它给了牟长富一家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他们打入深渊。
从年开始,牟长富发现妻子的语言行为有些不正常,起初,他并没有十分在意,认为可能是家务活太辛苦了,妻子有些劳累。因此,他每天下班回家,都尽可能帮助妻子做些家务,带着孩子们学习。
可是,张启琼的状态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愈加严重的迹象,有时候吃吃饭,就把汤扣了一身,要么就没事盯着一个地方自言自语。
牟长富这才意识到,妻子生病了。他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带着妻医院。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张启琼被确诊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这下,牟长富可傻了眼,自己和妻子一直和和睦睦,从未让她受过委屈,这怎么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呢?牟长富颤抖着向医生询问妻子的病因。
医生跟他解释,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大脑的结构发生细微病变,也有可能是家族遗传,又或者,是因为张启琼刚出生时是早产儿,这些,都是诱发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不管病因是什么,妻子患上精神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医生告诉牟长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好好照顾妻子,千万不可以再让她受到什么外界的刺激,这样的话,病情或许会慢慢缓解。
牟长富拿着药,搀着妻子,医院大门。回家的路上,他看着昔日恩爱的妻子,心中一阵疼痛。
牟长富深爱着张启琼,他决定,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有多难,他都要陪着妻子继续走下去,好好的照顾她,心疼她,让她慢慢的好起来。
回到家之后,牟长富第一件事就是辞去了固定工作,因为留妻子单独在家,他实在是不放心。为了照顾妻子,他在家附近的村子里,打些零工。
每天清晨,牟长富早早起床,将一家人的饭菜做好,看着妻子和父母孩子吃完饭,才放心地走出家门。中午,又紧赶慢赶地回到家,为家人做午饭。晚上天刚黑,他就回家做饭收拾家陪伴妻子,可以说一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但是他从未抱怨过!
村里人看到牟长富这样辛苦,也不是没有劝过他,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种病本来就不会好起来,何苦吊死在一棵树上呢。
每次听到这里,牟长富都一笑置之,从不回应。他的心里,只有那个在他贫穷时却仍然愿意嫁给他的张启琼,没有人能够代替妻子的位置。
然而,即便牟长富用尽全力照顾妻子,可妻子的病还是越来越重,已经发展到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境地。可牟长富依然没有放弃,全家的开销靠他打工赚的那点钱,但是只要听说哪里的医生好,可以治疗妻子的病,他总是毫不犹豫的带着张启琼去请医用药。
生活好像并没有眷顾这个小家,但是自从张启琼生病以来,牟长富就一直把她带在自己的身边,几乎寸步不离。对于张启琼而言,这个男人不仅是疼她爱她的丈夫,更是她的守护神。她犯起病来,会对身边的人发脾气,可唯独能让她安静下来的人,就只有丈夫牟长富。
这些年,为了给张启琼治病,他耗尽了家财,还欠了不少外债,可牟长富却从未后悔过。在牟长富的眼里,张启琼依旧是最初那个清秀善良,知冷知热的好姑娘。
尊老敬老,孝感天地
对于张启琼的病,他的父母开始还很担心牟长富会嫌弃女儿,甚至抛弃女儿。可是看到女婿对女儿的好,慢慢地老两口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不担心牟长富会对女儿不好,可老两口又开始心疼起这个女婿了。眼看着女儿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欠了许多的外债,老两口看着这一切真是于心不忍。
二老商量了很久,终于找了一天,狠心地对牟长富说:“孩子,你的好,我们看在眼里了,小琼这个病,你也知道,是好不了了,干脆,你们离婚吧,我们不能拖累你一辈子啊。”
牟长富听罢,拉着岳父岳母的手说:“爸,妈,你们怎么能这么想呢?小琼是我的妻子啊,古人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更何况,她还是我两个孩子的妈妈啊。照顾她一生,本就是我的责任,更何况,我们结婚的时候,我曾跟小琼发过誓,要一辈子好好对她,我不会走的,我还要代她孝顺您二老呢。”
老人听罢,流着眼泪点点头,再也没有说什么。村里人都说,牟长富对老人是真的好,比亲儿子都亲,每天热汤热饭,端茶倒水,给老人按摩洗脚,亲儿子都做不到这些。
牟长富看到岳父母年纪大了,牙齿胃口都不好,他每天就变着花样的给老人做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物,端到老人面前。下班的路上,则会买一些老人爱吃的水果,回来切碎捣烂,方便老人吞咽。
每隔两天,他就会为岳父刮胡子,动作十分轻柔,岳父每次都会舒服得闭上眼睛享受着。清晨,他会打来清水,为老人洗脸擦身。
老人喜欢吃蛋糕,他总是去买一些质地绵软,口感柔和的,放在岳父容易拿到的地方。老人年纪大了爱便秘,每次煮粥,牟长富都会在粥里加一些地瓜等粗纤维的粮食。
有一天半夜,岳母突发疾病,牟长富把妻子和岳父托邻居照看,自己马上带着医院。安顿好老人住院后他又赶回家做饭。
牟长富就这样,医院和家里,照顾妻子,看护老人。岳父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可也在家里,尽其所能地帮着照料家里家外。
邻居看着牟长富如此孝顺,都纷纷称赞,大家也愿意帮助他照顾生病的妻子和正在读书的孩子。
在牟长富的悉心照料下,岳母很快就出院了。从今以后,牟长富对二位老人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更加细致。
他对二老也是极为尊重,不仅每天爸爸妈妈不离口,更是从没有对老人大声说话过。每年二老过生日的时候,牟长富总是亲自操办。
寿桃,寿糕,寿面,都一应俱全,他请来全村老少,为岳父母祝寿,每一次都在二老面前跪下,恭恭敬敬磕头,祝福二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不论是习俗还是礼节,牟长富从未敷衍过。二老在女婿这些年的细致照料下,红光满面,心情舒畅。
村里人都说,这老张家是积了多大的福,能得到一个这样的好女婿。邻居老刘说,这些年,要是没有牟长富这样的悉心照顾,张启琼和她的父母,早就不成了。
牟长富把二老当成了小孩一般照料,岳父岳母已经年逾古稀,身上总是多病多痛,牟长富去找来中医,为老人配置滋补类的中草药。抓药,熬药,他总是亲力亲为,只为了能让老人的身体更健康。
牟长富总是说,有爸有妈才有家,儿女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他对老人的孝顺,常人难以企及。
慈父情怀,教育有方
对于孩子的教导,牟长富有自己的方法。当初妻子刚刚生出两个孩子的时候,牟长富就对孩子未来的教育做了规划。
作为军人出身的牟长富,深知“惯子如杀子”的道理。在部队服役的那些年,军人的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已经深深地刻在了牟长富的骨子里。
他对自己的两个孩子,既有慈父情怀,又宽严相济。大女儿从六岁开始,就要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早晨起来,就要将被子叠放整齐,梳头洗脸,还要清洗自己的衣物,吃完饭还要帮助家人收拾碗筷。
每次做饭,大女儿都在在父亲身边打下手,洗菜淘米,饭好了,还要盛出来端给姥姥姥爷。只有六岁的孩子,还会帮助照看两岁的弟弟。
牟长富始终教育女儿,要尊敬长辈,孝顺老人,家务活儿要会做,以后长大了,就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牟长富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严格。孩子放学,放假的时候,他总是会给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尤其是儿子,大一些就跟着姐姐在身后学习做家务。
妈妈张启琼卧病在床,两个孩子就轮番照顾,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女儿就煮粥炒菜,弟弟就端着碗,把粥小心翼翼地吹温,送到妈妈嘴边。
妈妈生活不能自理,爸爸不在的时候,遇到妈妈尿床了,孩子们还能帮助妈妈整理床铺,换洗衣物。看着爸爸这么辛苦的养家,孩子们也很是懂事,凡事尽可能不用牟长富操心。
有一次,妈妈张启琼不小心从床上掉了下来,正赶上女儿出门去买家里用的调料。小儿子还不到六岁,小小的身躯迸发出男子汉的力量。
他原本想把母亲抱到床上,可即便母亲很瘦弱,他还是抬不动。男孩只能先把母亲的两条腿抱到床上,然后在母亲的身下垫上垫子等柔软的东西,最后,一鼓作气将母亲搬到了床上。
这时,牟长富刚好从门外进来,看到累的浑身是汗,喘着粗气的儿子,心疼得无以复加,他一把抱过儿子,揉着孩子通红的小脸,问道:“娃,累了吧?委屈你了。”
儿子没觉得委屈,反倒是骄傲地仰起小脸,对爸爸笑道:“爸爸你看,我能搬动妈妈了!”牟长富紧紧搂着儿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牟长富虽然文化不高,不能辅导孩子们学习,但是他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清晨起床,必须用十五分钟到半小时来晨读。不管是文章还是英语,都要大声朗读,充满感情。晚上回家,也要先完成作业再吃饭游戏。考试一旦发现错误,将所有错题整理出来,反复练习。在牟长富的教导下,两个孩子很争气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母亲又常年卧病在床,学校同学对他们姐弟有一些闲言碎语。起初,孩子们是很难过的,也有些自卑。
牟长富知道后,将孩子们叫到身边,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家里很穷,人又很瘦弱,没读过什么书,可是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伞兵,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笑话她异想天开,就连部队的首长,都认为她不行。”
“然而,这个女孩子就在家中的院子里,挖了一个深坑,模仿部队对伞兵的训练方式,每天跳坑能达上千次。就这样,她努力了六个月。在部队首长来检阅大家的训练成果时,这个瘦小的女孩子,居然拿了第一名。”
“不仅得到了所有男兵的钦佩称赞,更是让首长们刮目相看。后来,这个女孩子真的成了一名伞兵,不仅如此,她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很多保护伞兵的装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这个女孩子,就是我们中国第一个伞兵,马旭。”
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他们眼睛里重新闪起了光芒。牟长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阳光自信,奋发图强的种子。
从那以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在意过别人的闲话和眼光,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一直默默努力着,不仅成为了优秀的好学生,更是成为同学眼中,最乐于助人的好朋友。
孩子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某重点大学,而小儿子,则在大学期间,保送读研。
他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正确的面对生活给予的苦难,用自己的阳光自信,努力奋进,驱散雾霾阴暗和那些负能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牟长富的悉心培养。
当被问及怎样看待生活的艰辛时,牟长富笑笑说:“对待妻子,就是要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对待父母,要孝顺有加,尽人子之道;对待子女,要宽严相济,关心爱护。我的条件是很苦,可我是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父亲。我尽了我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辈子,我无怨无悔。”
年牟长富,登上了中国好人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大家对牟长富23年不离不弃的守在病妻身边,孝顺老人,养育孩子的事迹赞叹不已。
我们在牟长富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温感动,汲取前行的力量。岁月如歌,奏响好人乐章;初心如炬,辉映道德力量。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
shx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