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30岁前人生的回忆录。她的人生经历让人震撼,读着痛心。特别是发生在美国当代的社会中。作者于年出生在Idaho州的一个拒绝融入现代社会的摩门教徒家中。家庭贫困,父母无知而偏执,把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都放在上帝的对立面。七个孩子都没念过书,被迫跟着父亲在报废车场拆零件,经历过数次严重车祸,危险操作和创伤,家暴和哥哥的虐待。她坚强,她忍耐,她不断思考,当她上大学开始接受帮助时,她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命运。
书中内容真实,我看了所有采访她的录像,就像采访她的人说的,“你看起来像正常人一样”。是啊,读她的书以为这姑娘已经被折磨的没个人样了。她那双手证明她曾干过多年的重手工活儿,唉,可怜的孩子。
原书名是“Educated”,“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估计是译者加的。
引人深思的是,教育到底是怎样影响人生的。我相信它一定不是像作者的父母认为的那样:“政府给人洗脑的阴谋”。但它可能像C.S.路易斯说的那样,“制造没有胸膛的人”,固定的“教”“学”模式也造就不会独立思考的人。作者的优秀就是在没有10年义务教育的“洗脑”下,勤奋思考,勇于质疑的结果。需要继续思考。刚开始读以为一般传记,只是听书。但听到一半翻回去读,值得花时间去体会作者的感受。学英文的人可以读原文。
阅读本书时,真的不只一次停下来,怀疑书中故事的真实性,暴躁症的父亲、精神分裂的肖恩、软弱的母亲,我一边看一边郁闷,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嘛!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才凸显作者的强大,虽然她在生活中也存在父亲的影子。
学习,使作者真正了解了宗教;学习,也使作者逃离了原生家庭的破坏。我读此书,也是在自己对家庭、自我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想了解他人的生活,以及处理家庭之间的关系。读过此书后,发现自己还算是幸福、幸运的。作者的一点,使我深受触动,就是无论父亲多么偏向哥哥,母亲多么的忠诚于父亲,远离自己,作者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想办法融入其中。家人,是永远的。
“家”本是一座能避风雨的港湾,却成了“塔拉·韦斯特弗”想逃离的梦魇。世间的童话不完全是美好的,还有隐藏在不知名的角落的黑暗。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的背叛和伤害,足以贯穿一辈子,但或许勇敢的去抗争,这一辈子可以缩短成10年、20年。而剩下的时间,都是馈赠和重获新生。真的很佩服作者在畸形的家庭下意志如此坚强。作者通过教育收获了全新的自我,教育的目的不是向人们灌输思想,而是让受教育者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拥有独立思考和自我认可的能力。
周围的人和环境可以影响到你,但是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自己。付出与期待得到,条件与控制,畸形扭曲的一切都不值得存在,但世界总在发生着更多故事...你当像鸟飞过山,是的,我们得努力飞!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这一不断怀疑,否定,认可,再怀疑,循环往复,直到最终自我认可的过程,或许就是成长吧。
如果我们面对如此极端保守的父母,我是否会有胆量跳出那个圈子?如果我有一个暴力偏激的哥哥,我是否能勇敢地与之抗衡?如果我十七年没上过学,我是否能有那么强大的自学能力取得如此成就?
推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