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句话,最近让无数人为之潸然泪下。
它是云南省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而这所高中是张桂梅在年一手创办的。
但华坪女高并不是普通的学校。它只面向女孩,只面向农村户口,并且完全免费。
张桂梅对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共同的要求:对知识要充满渴望,走出大山就不能再回头。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的张桂梅黑瘦矮小,穿着朴素,似乎有些营养不良。
实际上,她现在身患多达17种疾病,连上下楼都很困难。尽管如此,她仍然每天亲自监督孩子们上下课,只睡三四个小时。
这样的日子,张桂梅过了整整12年了。
她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和身体状况,但是从来没有打算放弃:
我觉得我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抢一分钟算一分钟。
我可能活不了几年了,在我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看着他们出去。
张桂梅的无私和伟大,令很多人动容,央视更是评其为“时代楷模”。可是张桂梅自知时日无多,苦尽甘来也许就这样将成为永远的梦。
有网友在评论中说:我自愧不如,因为我做不到这么无私。
除了向张桂梅致敬,很多人仍然有一丝疑惑,她为什么会这么无私,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
这其实缘于张桂梅多年前与华坪县结下的缘分。
01你救我一命,我还你一生
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如今打扮有点土气的张桂梅,其实是城里人,而且还是个知识分子。
年轻时,她和丈夫一起来云南支边,就在云南大理喜洲镇一中教书。
但是年,丈夫因为胃癌离世了。伤心欲绝的张桂梅离开大理,来了华坪县。
没想到不到两年,张桂梅也查出了肿瘤。
本来绝望等死的她,却意外得到了华坪县老百姓们的捐款。
那些百姓们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甚至有人连自己身上5块钱的路费都一分不剩的捐给了她,而他们自己只能走几十里路回家。
张桂梅的命终于保住了。她知道,自己的命是这些好心人捡回来的。她一直铭记在心,她说:
那个场景,我至死都不会忘记。
一心想要为华坪做贡献,回报救命之恩的张桂梅,发现这里的教育水平相比于自己的家乡,要落后很多。
尤其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下,很多女孩甚至都没机会上学受教育,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留在大山里吃苦受穷:
低素质的女孩成为低素质的母亲,然后教育出低素质的下一代,就这样恶性循环。
“教育一个女孩,能救整整三代人”,抱着这个想法,张桂梅决定阻止山区女孩这样的代际传递。
她从那时候就萌生了要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想法。
但是没有钱、没有人,更没有资源。
办一所学校?谈何容易。
但张桂梅没有退缩。没有钱,她就到处去筹款。
到了学校放假的时候,张桂梅就拿着自己所有的证件和劳模的证书,出去乞讨。
她逢人就说,我准备办一所免费高中。你愿不愿意捐钱呢?五十、二十、十块,两块也行的。
但是张桂梅更多时候是被人骂:骗子!
持续的时间长了,连张桂梅自己都越来越泄气。最后学校还是没有办起来,她有些灰心丧气。
但就在她准备放弃的当口,十七大召开了。
张桂梅自己都没想到,她成了人大代表。
在人民大会堂,她终于有机会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这个伟大的故事,就这样有了开始。
华坪县女子高中,终于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成功办了起来。
个学生,是我回报你的恩情
“办!这回真的是办!”
家访完学生玖王梅的父母,张桂梅站在泥泞路边,愤愤地说出这句话。
玖王梅是一个插班生。几天前突然出现在张桂梅的办公室门口,哭着说想进女子高中上学。
张桂梅了解之后才知道,玖王梅有患精神分裂症的父亲,但是所在的高中经常要交钱,她如今已经无力支付,直接被班主任要求换学校。
于是就有了张桂梅去她家家访的事情,这是女子高中里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也是张桂梅对她们负责。
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才能更好地帮助她们。
家访玖王梅家时,张桂梅说没见过这么穷的。
玖王梅的父母连华坪县都没去过,一辈子都在大山里劳作。
深秋时节了,玖王梅的妈妈还穿着凉拖鞋,脚上全是脏兮兮的泥土,但她似乎没有任何不适。
张桂梅要她找原来的学校把学费要回来,一千多块钱是他们全家一整年的收入。
但玖王梅母亲和玖王梅如出一辙的窘迫羞赧,这是她这个卑微惯了的穷人不可能好意思去做的事情。
张桂梅久久说不出一句话。半晌,她才说了四个字:太难过了。
临走,张桂梅还送了一包旧衣服给他们。这么冷的天,他们身上只穿了两件单薄的衬衫。
穷人真的各有各的苦。
不仅要在贫困中死命挣扎,还要忍受这寸草不生的大山,没有资源、没有能力、没有见识。如果孩子再没有上学的机会,他们注定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穷下去、苦下去,生生世世如炼狱一般地轮回。
回去的路上,张桂梅手插在口袋里站在泥泞的小路边久久不能平静。
她生气,气的是这世界为何如此不公平?
同样是人,大城市的人能过得那么好,那么浪费那么奢侈,有无穷无尽的机会可以享用。可住在大山里的穷苦百姓们,什么都没有,除了苟延残喘别无他法。
而张桂梅每天最愁的也是钱,孩子们每天都要吃要喝要用,她们自己家里根本不可能拿出钱来。
愿意送来上学就不错了。很多家长其实把女儿当作财产,十几岁就要嫁出去换钱的。
在他们的认识里,女孩就算读书也是为婆家读的。
张桂梅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很多学生其实都是她死命拽回来的。
家长不让女孩读书,她就一次又一次家访说服,承诺免费读好好管。
所以不仅是在学习上,张桂梅对学生的关心,涉及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天上课后,她都会到学生宿舍走一圈,看看她们在宿舍住得怎么样。
中午,她要盯在食堂里,因为有些孩子一顿饭只吃一块钱的饭,最多再打个白菜。她们不吃肉,很明显是为了省钱。但为什么要省下来这些钱?张桂梅问不出来缘由。
张桂梅拿她们没办法,只能让食堂多打点饭给孩子们。但心里还是担心的要死,怕她们长不好,身体出问题。
玖王梅来找她那天,有个细节,特别让我动容。
安排好了玖王梅住宿,张桂梅让她出去剪个头发,这是学校的统一规定。但是女孩僵硬地站在那一言不发。张桂梅意识到她是没钱,赶紧和几个老师凑了几十块钱出来。
拿到钱的那一刻,玖王梅情不自禁地抱住了张桂梅嚎啕大哭。
生活的苦,哪怕是剪一次头发、吃一顿饭,都能压垮一个人。穷人的无力,让这个女孩在小小年纪都深刻感受到了。而面前这个黑瘦的校长,却在拼命把她带出这个黑暗的隧道。
张桂梅嘴里说着“真是麻烦”,却不停地擦着眼角。她太心疼了,这样的孩子,见得再多,都不可能不心疼不愤懑。
张桂梅就是这样,一寸一寸地把每一个山区女孩从贫穷的黑洞里往外拽,付出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
张桂梅的初衷,其实只是想报恩。当年的她没有想很多,只规划做个两三年。
但是没想到这一进来,就被牵绊住再也出不去了。
因为她发现,这些孩子们,远远不只是需要教育那么简单,而是山里人沉重的希望:
“他把一家人的希望交给你的时候,你还在乎什么贫穷?什么困苦?”
她看着山里人的艰苦,不敢想象那些充满朝气的孩子还要过同样的日子。
所以她只能,像老黄牛一样拼命拉扯她们,走出大山去。
这一走,就是整整12年,个山区女孩,在张桂梅的教育下进入了大学的象牙塔,走上了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代楷模,张桂梅真的配得上,她也值得起!
#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