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离我们非常遥远。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对心理、精神类疾病的认知停留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的心理疾病。其实,心理疾病就在我们身边,一些更轻微的心理障碍由于太常见而被人们误认为是“正常思维”。
这一类心理障碍一般具有轻微性与自愈性的特点,通常无需心理干预及治疗,对个体的日常工作生活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是,我们对这类现象也应该保持警惕,因为这些心理障碍随时都有恶化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列举四类。
一、正常癖
所谓“正常癖”,指一个人过于死板地遵守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可能是社会固有的,也可能是他们自己规定的,他们做事情总是有一个严格的流程,不允许出现差异性与个性化。这类人在生活中一般高度自律,行事风格异常严谨甚至可以说死板,而这种“规则”一旦受到外界干扰,他们就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有些人睡觉前衣服必须按照顺序依次叠好,或者是对作息时间有着过分严格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有这些行为的个体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不加以疏导控制,就有可能发展为“强迫型人格障碍(Forcedpersonalitydisorder)”,这种心理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0%-15%左右,属于比较常见的轻微心理疾病。
二、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是一种的临床心理现象。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重复”的特质,无论是遭遇到了快乐或者痛苦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重复体验的欲望。
这其实是一种人类畸形的心理保护机制,我们总是觉得未知的事物是危险的,是令人恐惧的,尽管它可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而熟悉的事物则会带给人安全感,尽管它可能给人带来伤害。
我们一般只重复做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你会重复光临一家你非常喜欢的餐厅、喜欢用同一个牌子的钢笔。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一件事情让人感到难过,也会因为强迫性思维而不断重复。
比如,许多人在失恋之后又急着和好,一部分原因是感情本身的基础或者分手只是小打小闹的日常,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你现在的对象是你所熟悉的,他(她)尽管给你带来了痛苦,但是仍然好过与陌生人重新建立关系。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我们会看到许多恋人分分合合的选择。
三、否定型落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是不会反复思考“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这类高深哲学问题的,但是当人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巨大的刺激时,内心会出现极度恐惧的应激反应,从而对自我产生怀疑与否定,呈现“否定型落魄”。
在这种情况下,这类人会对自我持怀疑与否定的状态,同时也会怀疑与排斥其他人,从而失去自己的归属感。心理学认为,人类最原始的归属感是对于父母的归属感,因此,那些陷入“否定型落魄”的人对亲情、爱情表现出极度的冷漠,父母与家人在他们看来已经同旁人无异,即使在一个稳定的家庭之中,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四、性情绪转移弗洛伊德(SigmundFreud)作为世界享有盛名的“精神分析之父”,对于“性”这一概念保持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