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精神疾病患者,有些人会觉得他们是“异类”,纷纷敬而远之,那么,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呢?康复后又是何种状态?近日,记医院,走进精神疾病患者群体,就这些问题对他们进行了解。
他们并不可怕“这些作品都是病人做的。”医院手工室,护理部主任姜小红指着一面展览墙说。上面摆放着纸船、油画等手工作品,制作精美,很难看出出自精神疾病患者之手。
手工室的旁边是放松治疗室。记者看到,几名患者正安静地看着屏幕里游动的小鱼,听着音乐,两名穿着病号服的患者在帮助医护人员照顾其他病人。姜小红说,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关系非常好,症状稳定的患者有时会帮助医生一起照顾病人。
“他们并不可怕。”姜小红说,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是友善的,只有很小比例的患者服药治疗都无法彻底改变其行为紊乱症状。严重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样,但及早就医,通过明确诊断和治疗,依然可以较好地恢复。“但人们常常以偏概全,因为小比例的患者给整个患者群体贴上标签,觉得所有患者都应该被看管起来。”
回归更需关爱“他现在情况不错,已经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很多年了。”精神科医师吴飞凤向记者提起了一个名叫阿坚(化名)的患者。据她介绍,阿坚原本是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所幸病发时家人及时送医,自身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家人始终关爱、支持着他,医院拿药,目前他状态挺好。
“阿坚是幸运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他。”有着20多年护理经验的姜小红说,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持续陪护,医院治疗远远不够,家人的陪伴、关爱和督促也非常重要。“患者一般不会意识到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很少会主动配合治疗,如果家人关爱和督促服药程度不够,出院后擅自停药、减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与外面世界医院那道紧闭的大门。3年前,23岁的小华(化名)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症。治疗康复后他想重新回归社会,没想到,原来的公司却不愿继续留用他。之后的2年多时间里,他先后丢了5份工作,原因是用人单位得知他患有精神疾病后就不肯接纳。原本满怀信心重回社会的他开始绝望,于是整日待在家中,不肯外出,不愿与周围人交往,不肯服药,最终精神疾病复发,再次被家人送医,进行住院治疗。
“很多患者不愿意住院,担心住院康复后回去会被指指点点。”吴飞凤说,精神疾病患者的内心更敏感,社会歧视会给他们带来多重伤害。“有医院,觉得在这里能够得到关怀和尊重。”
社会应该少些歧视该院综合办主任何有才告诉记者,目前有多名患者在该院接受治疗,其中大部分病人在治疗后可以康复出院。“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想回家,除了一些住院久的患者很难适应外面的世界,更多的人是担心社会无法接纳他们。”谈及病人的情况,何有才有些心疼。
“医院只是治疗机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病人回归社会。”何有才说,为了让病人以后能融入社会,医院除了药物、心理治疗,还会对病人进行认知康复,如技能培训、认知系统培训、特殊工具治疗等。另外,我市还建设了“残疾人之家”,为劳动年龄段内的精神、智力和其它重度残疾人提供就业、康复庇护服务。
在采访的最后,姜小红说:“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强调精神病可防可治,还要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疾病,让大家知道,康复的他们是可以回归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