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ure:类脑芯片核心材料获突破!
来源:奇物论
类脑芯片可以模拟人脑的复杂处理能力,启发了神经形态计算领域,一个使用大脑神经网络结构作为下一代计算机基础的研究领域。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AndrasKis等人将大面积MoS2作为有源沟道材料,开发了一种基于浮栅场效应晶体管(FGFETs)的存储器中逻辑器件和电路。研究人员以可编程NOR门为演示对象,证明了该设计可以简单地扩展以实现更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和功能完整的操作集。研究展示了原子层超薄半导体二维材料在下一代低功耗电子产品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为类脑芯片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2,《自然》子刊:记忆是怎么形成的?MIT科学家揭示神秘过程
来源:学术经纬
记忆形成过程中,染色质3D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得增强子更靠近基因启动表达的位置
当一段新的经历在脑海中形成长期记忆,特定的一些神经元会负责编码细节,当它们被重新激活时,我们便回忆起了相关内容。这些重要的神经细胞也被称为印迹细胞。
近期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麻省理工学院(MIT)蔡立慧教授团队首度揭示了在记忆形成的不同阶段,印迹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会发生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3D结构上的大规模变化,这些变化调控了与记忆存储有关的特定基因的表达。Marco博士总结说:“这项研究首次表明,记忆的形成是在回忆阶段由表观修饰启动的增强子刺激基因表达来驱动的。”
3,小小颗粒大能量:双靶向配体纳米颗粒跨血脑屏障的药物递送
来源:MDPI
经过一系列探究,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纳米载体将药物递送至中枢神经是解决治疗药物对脑实质渗透性低的潜在方法。在众多纳米载体中,具备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非免疫原性的囊泡纳米颗粒尤为突出。
匈牙利科学院赛格德生物研究中心的科学顾问MáriaA.Deli博士及其团队在Pharmaceutics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提出了用双靶向纳米颗粒将蛋白质货物递送到脑内皮细胞、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分化神经元细胞的新思路。作者发现丙氨酸和谷胱甘肽双靶向囊泡纳米颗粒有可能被用来将药物,甚至是生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传递到大脑的多种细胞类型中。这种双配体纳米颗粒不仅增强了穿越血脑屏障的渗透率,还促进了大蛋白质货物向神经血管细胞的递送。其次,作者还揭示了细胞摄取这些纳米颗粒的过程是活跃的且需要能量的,其中一部分摄取由内吞作用介导。
4,NatComm
徐永镇团队在脊肌萎缩症的次要剪接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BioArt
脊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元变性和肌肉萎缩,已知的SMA病例主要由SMN1基因突变或缺失等原因导致。
近日,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进展,论文题目为“DefectiveminorspliceosomesInduceSMA-associatedphenotypesthroughsensitiveintron-containingneuralgenesinDrosophila”。研究深入探索了SMA症状与机体内的次要剪接障碍的重要联系,展示其下游调控机制。研究极大地拓宽了次要剪接体识别的内含子范围。同时,在果蝇中鉴定出了3个与SMA相关且受SMN控制的下游基因,为研究人类SMA疾病提供了新的潜在基因靶点,并且开发出了更高效准确地分析具有剪接缺陷基因的新方法。
5,《柳叶刀》专辑
脑卒中:医疗服务和康复系统
来源:柳叶刀TheLancet
《柳叶刀》(TheLancet)近日发表脑卒中专辑。本专辑分三部分讨论脑卒中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该医疗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及实现提升的机遇,并重点阐述了迅速将循证康复措施融入临床实践的方法。最后,提出倡议以敦促教育工作者以及脑卒中康复的医务人员、研究者和非营利群体联合起来,以取得更大的成果并推动进步。
6,读心术是如何获得的?社会认知层次模型的解释
来源: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过去,心理学家都是将共情和观点采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但是,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构成这两种能力的核心及其各自的大脑机制。最近,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的前负责人PhilippKanske,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现任教授,荷兰奈梅亨Donders研究所的MatthiasSchurz和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现在已经开发了一个综合的解释模型。研究于年11月5日发表在《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Bulletin”上面。
研究通过对来自4,名参与者的神经影像数据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能力可以分解为特定的和部分共享的神经认知子过程。他们的发现支持可以通过类似于智力和人格研究模型的多层次模型来描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具体而言,该模型建构了三组神经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在进行心理思考时需要与物理世界脱钩的自我生成的认知;情感过程,当我们基于共享的情感,运动和体感表现来见证他人的情感时,这些情感过程会参与其中;结合了认知和情感功能的组合过程。最后,研究者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基本的大脑结构组织的主要梯度来解释这些过程。
7,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涛教授和郭万*教授团队:网络成瘾严重程度与精神病理、严重精神疾病和自杀的关系:大样本横断面研究
来源:华西医学时间
不同严重程度IA中精神病理征、SMI及自杀性的患病率
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暨精神病学实验室李涛教授和郭万*教授团队于年8月在JournalofMedicalInternetResearch发表文章“AssociationsofInternetAddictionSeverityWithPsychopathology,SeriousMentalIllness,andSuicidality:Large-SampleCross-SectionalStudy”。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将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作为重要精神健康问题纳入精神疾病诊断分类考虑提供了证据。
8,为什么拆快递会产生幸福感?英国研究人员从大脑中找到答案
来源:生命时报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人大脑被新鲜事物吸引的原理。人们在看到新鲜的事物时,大脑中的“新奇中心”——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被盖区(SN/VTA)会被激活,对新刺激做出反应。SN/VTA与大脑中的海马体和杏仁核区域相连,海马体负责将新奇刺激与已有记忆比较,杏仁核对情绪刺激做出反应,并加强相关长期记忆。
拆快递时,即便是自己买的东西也觉得惊喜,拿到实物也会感到满足,因为在激活大脑的“新奇中心”时,也会刺激多巴胺神经路径。这种与上瘾相关的神经递质,让人感到开心、满足。不少短视频博主喜欢拍“开箱”视频,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体验的共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