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一个患者在妈妈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病。门诊病人很多,排着队,现在疫情期间一人一室。突然就听见外面热闹起来,有妈妈的哀求声,有儿子的喊声。然后妈妈冲到我的诊室说:“谷医生快快快,快来救我的儿子。”他的儿子躺在地上,拉着妈妈的手说:“我难受,我难受,我不是精神病,我不是精神病。”我在一旁安慰他,奈何他根本不吃这一套。看都不看我,他的眼里只有他妈妈,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影响他给他妈妈的自顾自的表演,直到他的妈妈突然说:“快快看我儿子马上就好了,长呼一口气就好了。”然后当真,这个孩子长呼了一口气,就能做起来了。然后应妈妈强烈的要求,儿子也同意了住院。优先安排了住院。妈妈要陪床。然后第二天大夫就说:“别让她妈妈陪床了,我看越陪越厉害。妈妈比儿子病的也不轻。”且听大夫怎么讲述:孩子本来能走路了,安排住院的时候就能走了,到了病房妈妈说我儿子刚发作,还没有力气,不能走路。要搀着走,她儿子立马很配合,就让搀着。我们看着都无语。到吃饭了,妈妈又说了,这饭我儿子不爱吃,得吃什么什么,然后儿子真就不吃了,又要的外卖。我们大夫很感慨的说:“你说她这是想让她儿子好呢,还是不想让他好?”我说应该这样问:"她想不想让她儿子独立。她到底希望他能独立离开自己呢?还是她又舍不得他离开,她要黏着他、控制他。”所以我们会看到当这个儿子反抗折腾的时候,她怕了,就想甩了他,当孩子变成好好的听话了,她又要控制他。其实这个儿子也想离开她啊。可是他还没有走到独立自主,是不是他也好矛盾,想要独立自主,又做不到独立自主,在需要依赖妈妈的时候,妈妈给到的不是支持,大部分的时候是控制。真的是很纠结,很胶着的一个状态。他们会有某个时刻,两个人的意向都统一的时候,那个时候看着母贤子孝,但是不会持续多长时间很快就鸡飞蛋打啦。所以病房里我们看到的是母亲寸步不离的跟着儿子。儿子不停的提要求,妈妈又不停的妥协。当儿子不提要求的时候,妈妈又开始了要求,儿子又开始了妥协。病房一度很热闹,紧张。大夫后来坚决要求妈妈不要陪床,妈妈这才不情愿的走了。过两天查房问他:“妈妈走了你没事吧。”他自然的笑:“没事。她走了我更好。”我让他觉察妈妈和他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我是她的一个猎物。”我让他再好好想想还有什么,隔天他写了一张纸条,写着:妈妈是女王,我是傀儡。我没有自己,只是某某的儿子。我没有冠名,统治权在她手上。我问他如果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发表对他有影响吗?他说没问题。然后写完让他看,他说不是我呀,我说本来写的也不都是你,只是有你的影子而已。他咧嘴笑。他要出院了,我问:“出院干什么?”说:“离开家,去工作,做自己。”想说什么呢,好像曾经也写过一些类似的东西。我们看到太多家长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从来不给孩子做自己的机会。可是一旦孩子不能独立自主,又开始抱怨,然后还会说,看吧,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听我们的没错!殊不知,一个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要知道独立自主不是穿衣吃饭的独立,是人格独立,有自己的价值观,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自己选择人际关系处理事情的方式!而这些不都是我们家长所期待的吗?所以,今天给那些处在青春期焦虑的父母一个建议,那就是能不能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做自己,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主观的想法里,用自己陈旧的信念去控制孩子。当然孩子做自己的过程中也会走弯路,犯错什么的,但这些不都是经验吗?谁的人生不是在体验中感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后如何处理问题……所以,不要再把孩子绑在自己的思想里,这样他永远长不大,他只能与你共生,永远不会走自己的路!有的家长用不正确的爱把孩子送进了刑场,有的家长用不正确医院!学会科学育儿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谷丛欣副主任医师,精神六科主任,睡眠障碍首席医师。从事精神疾病诊疗工作1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2部,完成科研1项,获奖1项。擅长治疗失眠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产后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儿童青少年、成人心理治疗。
联系-
出诊时间:周二、四、五全天
图文:精六科谷丛欣
本期编辑:郝学娜
往
期
精
彩
(18)——正确认识孩子厌学
鸿伟课堂(49)——心有千千结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