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精神科的ldquo电疗rdquo
TUhjnbcbe - 2021/1/8 14:56:00
阅读本文,你将知道:

“电疗”是什么?和杨永信的一样吗?

会电死人吗?

会电傻吗?

图源网络对精神病院恐怖想象的一大来源就是传说中的“电疗”。拜杨永信所赐,“电疗”成了惩罚的代名词,精神科医生似乎都成了雷公电母,不听话的就给你电上一电。然而事实上,杨永信的“电疗”指的是电击治疗,会造成人体的痛苦,它作为一个惩罚手段,意图将惩罚性的刺激和所要戒除的行为或症状(如网瘾)关联起来,通过产生厌恶来达到戒除目的(例如一想玩游戏就同步想到被电的痛苦,于是就再不想玩了)。而精神科的“电疗”全称是“改良电休克治疗”,又或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它并不带惩罚意味,只是一种单纯的中性的治疗手段,和打针吃药类似。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尽管客观地介绍这种疗法,让大家不至于看到电疗就想到磁暴步兵吧XD最早的时候,人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癫痫发作后常出现短暂的好转,于是他们想到,能不能人为地制造癫痫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呢?各种各样的诱发癫痫方式都被尝试,包括樟脑油,一些化学制剂等等,但副作用都挺大,也不太好操作。直到年,一位意大利医生使用电流诱导癫痫发作,发现这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方式,可替代其他方法诱发抽搐,而且电击后患者失去意识,痛苦较少,于是电休克治疗从欧洲到美国,在世界各地开始流行起来。当时的电休克治疗不带麻醉,电击带来痛感,治疗前患者的恐惧及焦虑非常严重,同时,治疗期间诱发癫痫时肢体抽搐,动作幅度较大,偶尔有骨折风险。这些缺点,再加上年到年精神药物的不断发展,以及反精神病学运动的出现,都使得电休克治疗的临床使用逐渐下降。

《飞越疯人院》剧照,这也让电休克治疗成为被攻击对象

那后来,电休克治疗怎么又再次流行起来呢?这要归功于肌松药和麻醉药的使用。肌松药,顾名思义,它可以让肌肉松弛,这样子,癫痫发作时候的肢体抽搐幅度就不会很大,从“羊角风”那种大幅活动变成颤动,大大减少了骨折脱臼等风险。麻醉药的应用更晚一些,麻醉后患者的恐惧被大大减轻,减少了治疗的预期焦虑和痛苦。这时候的电休克治疗开始接近当前的治疗模式,也就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抽搐”就指的是不再有明显的肢体抽搐。那么,没有肢体抽搐,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是否成功诱发癫痫发作?在操作同时,脑电图同步记录脑的电活动,医师可以通过阅读脑电图确认癫痫的发作和终止,还能看右脚趾是否有颤动,肌电图上的肌肉电活动等辅助评估。在电休克的一路进化中,治疗模式也不断在探索变化,包括电极放置的部位、电刺激的类型和剂量、麻醉药和肌松药的选择等等,这些都让治疗往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向发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图源网络当然了,让电休克能够成为和精神药物并列的主流治疗方式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它的疗效。虽然最早期它是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发明的,但后来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电休克治疗对于抑郁症和紧张症的病人效果最好,能够快速消除自杀意念及行为。目前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兴奋躁动状态等,主要看重的是电休克相对药物能够更加快速地控制症状这一优势,当然了,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症状,它也表现出一定的疗效。值得说明的是,电休克治疗的机制到目前也不明确,和精神药物一样,它是先被人们发现有治疗作用,然后才开始研究这背后的原因。它被发现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释放,这点和之前文章提到的药物的单胺假说很接近,也发现能刺激大脑分泌一些激素,还发现能诱导大脑神经发生,甚至逆转脑萎缩性改变,此外还可以改变大脑的连接性等等。总而言之,最早的癫痫和精神分裂症互斥的假说并不科学,因为现在发现癫痫也能导致精神障碍,但为什么电流诱发癫痫能够治疗精神障碍,咱们还没搞明白呢。

图源网络

但是,小伙伴们一定还会有疑虑,电流通过大脑真的没问题吗,人不会被电死吗?一般电死人不都是因为电流通过心脏引起室颤,以及通过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的吗?朋友们,咱一定听过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性,就是耍流氓。要知道,冬天我们身上的静电,电压可以有成千上万伏,电流也不小,有的甚至能击穿空气形成电火花呢,但为什么我们还活得好好的?因为电量太小,只有几微库仑,所以电流虽然高,但电量小导致放电时间非常短,可能只有几纳秒,瞬间就没了,根本来不及击穿你的身体,对你造成伤害。而我们现在常用的电休克仪器,美国的某牌子(不打广告),它的恒定电流0.7A,看起来挺高的,但是我们的治疗时间同样很短,每次的通电时间为0.25~1.5毫秒,频率10Hz到70Hz(每秒钟放电10-70次),总的治疗时间0.14~8秒。这个治疗剂量确保了它的安全性,事实上,现在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风险大多来自于麻醉。基本上电休克治疗的躯体风险与全身麻醉下的小型操作相当,一项去年发表的研究统计了年1月到年11月重大心脏不良事件和/或死亡率的报道,发现平均每10万次电休克治疗出现6例左右死亡病例,不管他们死因为何,是否与电休克直接相关。当然了,死亡主要与心肺事件有关,癫痫发作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和需氧量,反正不是电死的。。。然后又是一个大家会关心的问题,毕竟是电流欸!会电“傻”吗?确实电休克治疗会导致一定的认知不良反应,就算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说认知损害没有统计学意义,从临床观察来看确实是存在的。简单地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个是刚做完治疗的意识模糊状态,这可能是癫痫发作和麻醉的共同结果,通常半小时内会自己好的;第二个就是患者抱怨最多的记忆障碍,包括治疗前的一些记忆丢失和治疗后的“记性差”。新发生的“记不住事情”一般会在电休克治疗整个疗程结束后的2周内好转,但是过去的记忆恢复的会更慢,甚至一些事件相关的记忆不能恢复。虽然也有患者表示,有些事情还是不记得比较好,而且电休克的获益大于风险,但这仍然是一个限制其使用的最大弊端。虽然但是,记忆障碍也不是一定会发生的啦,至于对其他的认知功能影响,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很一致的说法,变“笨”还是很站不住脚的,挺多研究还说能够改善认知。。其实症状本身对认知的影响也超级大的,所以改善症状确实能够帮助到这些。最后是电休克的滥用问题,电休克在中国确实应用非常广泛啊。一方面原因前面说过了,希望快速控制症状,这点非常现实。通常家属带病人住院都希望快速见到好转,然而药物起效时间往往需要2周或者更久,其实非常挑战医患关系,电休克一般3次左右就能看到效果,也就是1周的时间吧,就提供了一个缓冲。还有一方面就是经济效应,其实电休克本身治疗费很少,但是全麻的收费高啊,医院基本都是自费盈亏的,药品零加成的背景下,只开药物,不开治疗和检查大概是赚不到钱的。。不过你医院,基本上还是能按照适应症来的。现在国际上的指南大多数也认为不要将电休克作为难治性病人的最后一步选择,在更早的时候接受电休克可能对病人更有帮助,毕竟大环境下的电休克还是污名化比较多啊。18年底的时候FDA把治疗抑郁症和紧张症的电休克仪器从高危改成低危了,也算是在推动电休克治疗方面前进了一小步。OK,一言以蔽之,电休克治疗在全身麻醉的前提下,以少量电流通过大脑诱发癫痫发作,以改善精神症状的治疗手段。它很安全,又很有效,现在不会大抽搐,电不死人,也不会变傻,是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手段。希望大家不要闻“电”色变鸭!

图源网络

许珮玮

赞不赞赏不要紧,喜欢点个在看鸭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科的ldquo电疗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