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治疗师
TUhjnbcbe - 2021/2/13 8:50:00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似乎很贪婪,经常不顾一切的占有最多的物品(最多的是食物),不管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也很贪吃,吃东西表现出专横和急迫的行为和要求,大多数的父母都在一种顺从和反应的混合态度中满足了孩子;然后就是捣乱,把玩具、房间等弄得一团糟,根本就不会去收拾,父母讲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有的孩子会偷窃,偷拿妈妈的物品、零钱,甚至把不属于自己的玩具、书籍偷回家,藏起来不让人发现;说谎,再常见不过,不敢承担责任,想方设法蒙混过关,甚至挨打挨骂后也无法改变,只会让他说谎的水平越来越高深莫测;在早过了应当的年龄尿床,有或者没有羞耻感都没所谓,反正就是让父母头疼,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为他打转;大一点时伤害、破坏、打架攻击就出现了,他们挑衅家庭、学校、社会的规则,哪怕是自己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可能与我们的文化有关吧,碰到这样的孩子,道德说教是再常见不过的方法,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有些父母可能会想,这时孩子太小了,不懂事,别太把它当回事,慢慢长大就好了;可有时也不会这样,好像一年一年过去也不见好转,免不了徒生诸多的焦虑;也有父母认为孩子可能是躯体生了什么毛病,医院也没发现什么或者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所谓病症,儿少精神科有时或有一些比如注意力不集中,适应不良,行为不良,多动症,品行障碍等等“说法”,似乎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来缓解。当孩子大到法律上可以承担责任的年龄,如果这些问题还是没有消除甚至愈演愈烈,他们可能就会被标上“问题孩子”、“问题少年”的标签,在家庭里不能正常沟通,在学校不能正常就读,这样的孩子有时就去了工读学校,某些训练、“矫正”的机构;当问题还是持续,孩子渐渐长大成一个少年、青年时,我们在监狱里见到的少年犯,或者在精神病院诊断的“人格障碍”(精神病学诊断人格障碍有18岁的硬性标准)许多就可能是这样的人。他们一路挣扎,“终于”把自己过成了与社会规则格格不入的样子,成为了这个社会大众所不欢迎的人。温尼科特称这样的人为反社会倾向。什么是反社会倾向首先,反社会倾向不是一个精神分析性(心理学)诊断,它不是人格扭曲意义上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病),也不是一种精神-神经症(对因两价性情感导致的整合过程被打断而采取的一种僵化性防御);其次,反社会倾向不是一种精神病学的诊断,它不是一种防御性组织;反社会倾向是来自于婴儿在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足够好的环境供养的体验之后,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遭遇了环境供养的失败,被剥夺而引起的一种自我反应,其中展现出一种某种程度的“被剥夺情结”,它来自于已经成为主体单元体的个体。反社会倾向不只是出现在儿童或青少年当中,任何遭受过显著环境失败或关系丧失的个体都可以出现反社会倾向,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反社会倾向是一种倾向性,是一定程度供养成功之后的某种失败,这种环境的失败是孩子能够感知到的。他们强迫性的去寻求被剥夺的环境供养,那些曾经拥有过的好事物:父母的怀抱,抱持性环境,以及环境的稳定性,他们一开始在有限的情境中寻求,直到最后这种要求扩展到极为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个体所寻求和展现的是一种退行,但他不会在退行中简单的使用环境,尤其是当环境和养育者以某种道德说教方式回应的时候。他们在退行中能够维持已经获得的整合,也能理解自己内在世界与共享现实是不同的世界,因而不会像这种精神崩溃的个体或出现精神病性临床退行的个体那样变得混乱无序。儿童反社会倾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后果可能变得行为不良,其治愈的可能性就变小了。因为行为不良的个体防御已经变得坚固,幻灭也变得彻底,个体通过反社会行为已经获得某些专长,并可能得到次级获益,儿童就丧失了走向正常的驱动力,处在这种影响下的儿童,注定会发展成为一个精神变态个体,专注于暴力或/和偷窃行为。剥夺是反社会倾向的基本病因在反社会倾向中不仅仅存在丧失,而且还出现了持续的创伤性条件,以至于好体验的记忆时刻消失掉了,或者已经被内化的母亲(照护)意象无法再继续维持在内部了。这种创伤实质上是一种剥夺,也就是说,某些好东西在孩子某段生命中一直起着积极作用,但某一天这些好体验突然消失了,撤走时间之长超过了孩子维持对鲜活生命体验记忆时间。孩子失去了一种曾经能够容受他兴奋和生命活力的那部分环境,最终也可能丧失掉兴奋的能力和生命的活力。这意味着,儿童的反社会摧毁性行为传达出一种对稳定的、坚不可摧的环境重新需求的信息,儿童会强迫性地寻求曾经有过的那种好环境出现,并且不会真的摧毁环境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遭遇剥夺的孩子最终寻找的并不完全是一个环境,甚至也不完全是某个客体,而是一种创造性发现客体的能力。在希望来临时,孩子会出击并伸出手去,表面上是在偷窃一个物件,实际上是在偷窃一个客体,虽然他在整个过程中是是非常令人不安和烦扰的,但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做此事,也无法理解正在做的是什么事情,偷窃客体这个行为其实并不能让孩子恢复其丧失掉的创造性发现客体的能力。在人类早期原始爱欲的冲动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攻击性(运动性)趋势和力比多寻求客体满足(创造性寻找接触和发现客体)趋势。在情绪成熟过程中,这两种趋势有一种融合的需求。当剥夺发生的时候,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去-融合,致使这两种趋势的分离性发展,形成了反社会倾向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如果剥夺发生那一刻:已经有足够的融合程度,那么反社会倾向就是一种混合行为,如偷窃,说谎,伤害和捣乱等;如果没有发生过足够的融合,那么去-融合的分离现象就让反社会倾向表现为两种典型的临床现象:攻击性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和家庭环境的伤害、破坏和攻击,这意味着环境框架和边界的丧失;寻求客体满足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偷窃、说谎和欺骗,这意味着力比多寻求客体联接的满足被剥夺过,在丧失的环境中失去了与客体的联系,即创造性地在某地找寻某人的能力丧失了。对于一个家庭的破裂,或者是父母之间情感疏远来说,一种剥夺就出现了。孩子的攻击性想法和冲动都变得不安全了,他在行为上掌控了已经丧失的控制权利,变得与环境框架认同,其后果是他丧失掉了属于他自己的冲动性和自发性。进行行为尝试会让他感觉非常的焦虑,于是他最终只能与自己的攻击性达成妥协,达成虚假的成熟。当这个孩子觉得有希望再回到安全环境中时,反社会倾向就会引导他重新发现自己的不成熟,这意味着他要找回自己的攻击性,走向自己成熟过程。剥夺是反社会倾向的基本病因无论是反社会倾向,还是行为不良,这是儿童遭受剥夺导致的一种危险情境,他们时刻在向社会和环境展现一种求助信号,所以我们展现此部分是要立刻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求助信号的重要意义,越早被听到,就越有可能有好的结果,这是反社会倾向一个需要被理解的重要本质特征。反社会行为本身向外界传出儿童想要找回原来那个合适的环境的希望。儿童无论在心智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已经能够认识到:是那个被客观性知觉到的外在环境亏欠了自己的债,它偷走和剥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好客体和好环境,他们有权权利讨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同时也清晰地感觉到应该由环境(社会、家庭)来偿还这笔债务。非常重要的是儿童要能超越希望,体验绝望,即(反社会)情结刚刚出现之前无法忍受的时刻,在此之后,孩子便就有机会重新获得那些被强烈痛苦感受所掩盖的美好回忆,剥夺的裂痕就修补了。对于反社会倾向的孩子而言,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能够理解反社会倾向情结,并抱持住反社会情结背后的强烈痛苦,孩子对剥夺的痛苦反应,感受到的是严重的迷惑、人格的瓦解、永无休止的坠落感、与身体联接的丧失、彻底的失定向感,以及其他这种性质的状态,这也让我们看到,反社会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花费他们生命的时间去寻求这种帮助。那些被施以惩罚性治疗或其他类型矫正性治疗方法的孩子,他们的反社会倾向不会得到疗愈的机会,我们只有首先了解了反社会倾向的真正形成原因,并施以正确的治疗方式,这些孩子才有可能获得疗愈。疗愈过程反社会倾向儿童的主要治疗策略是:帮助他们融合那些之前被“去-融合”的发展趋势,即重新融合攻击(运动)性驱力和力比多找寻客体驱力,帮助个体重启整合过程,当然这需要我们提供一个治疗性环境和框架。剥夺情结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孩子需要通过使用环境,甚至通过使用家庭或社会,或者专业的治疗师,来获得疗愈。孩子在他们的发展早期都会出现大量的反社会强迫性行为,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这些反社会行为,并且给予相应的环境适应性调整(宠爱孩子一段时间),孩子的这些反社会行为就会被他们的父母成功治愈。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表现出了挑衅行为、测试行为和攻击行为的时候,如果父母有能力认识到孩子已经受到了伤害(遭受了剥夺),而且能够在一种稳定的日常家庭生活中来处理孩子的反社会行为,有能力让孩子充分表达对父母或者其他人愤怒情绪和恨意,而不是去报复孩子,那么就给了孩子一个真正疗愈的过程。在这一刻,父母就是一个最好的治疗师。反社会的孩子越是强迫性寻求更宽泛的框架和有力量的边界(以代替母亲的臂弯),无论是偷窃还是攻击性破坏行为,基本上都是一种犯罪倾向的认知和反应,家庭和社会环境就越倾向于以道德训教或惩罚性方式对他们做出反应,我们可以说是社会无法适应儿童的需要,以至于孩子最终失去了疗愈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希望,最后沦为不断犯罪的人(累犯)。所以,呼吁社会环境承认所欠下是债,并且呼吁社会为儿童重新构建一种安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冲动行为再一次被感觉是安全的和被接受的,就如在环境变得不适应之前那样。对于反社会倾向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有发现和找到一个“稳定的环境”,并与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类”建立起一段关系,最终才有机会获得疗愈。对于治疗师,在治疗反社会个案时必须学会重新审视既往的治疗理念。如果反社会儿童能在寄养的一个家庭或机构中,有机会在稳定的人际关系设置中尝试体验绝望的机会,要比一个胜任的治疗师更有效。但是,应对和处理反社会倾向的孩子并不容易,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挑战,不仅对父母如此,对其他照顾者或对治疗师也是如此。治疗的过程需要一个极具稳定性和强有力边界的环境设置,治疗师或工作人员有能力幸存下来,并有能力让他们自身或者环境设置能够承受住反社会个体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测试,同时不会失去与孩子的治疗性关系,也不能让孩子失去最终会康复的信念(希望)。治疗师需要在一种自我关联性框架中去工作,在分析的情境中,治疗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来承担移情完全发展出来的结果,甚至在妄想性转移(移情)关系中,要有能力承受住他们发生或放置在他这里的任何事情,不能去争辩,也不能为自己辩解,更不能去做解释,并准备抱持住这些后果,治疗性效果才会出现。治疗性设置的主要特征是可靠、可及、可用,并征得信赖,否则治疗就没法展开。对于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反社会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在心理治疗中,除非孩子主动涉及,否则都不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