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谈心理创伤与类精神病体验的关系
TUhjnbcbe - 2021/2/22 16:08:00
白癜风患者冬季需要护理         http://www.pimjz.com/bdfcs/bdfzd/471.html
北京中医雀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12/4786390.html

“小李26岁,公司职员。在咨询中谈及自己最近半年以来,他经常感觉到同事们在针对自己,小李并没听到同事们议论自己的言语,但他还是觉得同事们在背地里对自己有很多负面的评价。为此,小李减少了跟同事的接触,对领导布置的任务也完成的越来越勉强…”

“小铭22岁,大学在读,独自在外租房。在咨询中谈及最近几个月来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候他会突然听到上课打铃的声音或者火车汽笛的声音,他跟租隔壁卧室的同学聊过此事,然而隔壁同学说他从没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小铭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样的现象让他也很困惑…”

“小荷30岁,公司职员。在咨询中谈到她最近经常有一些奇怪的体验,比如自己害怕坐电梯,因为总觉得电梯可能是个时光机,万一自己再也回不到现在了怎么办。有时候她也会突然困惑自己到底是谁,会不会其实是楚门世界里的楚门?有一次,小荷在单位想找同事帮忙解决工作上的一个问题,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突然感觉不受控制地做了个非常怪异的动作,这个动作让周围的同事都感觉非常的诧异和难以理解…”

1

什么是类精神病性体验?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像小李、小铭、小荷这样患者,他们大多数处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这些患者会报告一些这样的体验:疑心重,敏感多疑,短暂易逝的幻觉体验,比较偏执的信念,或出现无法解释的古怪想法感受等。这些症状出现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并未达到任何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但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困扰,也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功能;而进一步访谈可知,某些人的童年较为坎坷,另一些人则有被同伴欺凌或创伤性的人生经历。

这样的表现称为“类精神病性体验(Psychosis-likeexperience,PLEs)”,代表着一种亚临床的异常状态。在一般人群中类精神病性体验比较常见,其罹患率在5%-8%左右[1]。类精神病性体验往往与抑郁焦虑等有较高的共病率并升高自杀风险;虽然其在某些个体可自行缓解消失,但亦可发展为临床高风险人群,并显著增加重性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新西兰研究表明,青春期报告类精神病性症状的孩子在成年后罹患精神分裂谱系障碍的风险会增加5-16倍,其PTSD和自杀自伤的风险也显著增加[2]。

2

心理创伤与类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

研究表明,心理创伤是类精神病性体验的强预测因素。经历过虐待或者同伴欺凌的儿童更可能在12岁时报告类精神病性症状。欺凌的严重程度和类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童年创伤带来的脆弱性,使得亚临床精神病性症状更容易持续。童年时期的同伴欺凌,尤其是长期或严重的同伴欺凌,与青少年早期的精神病性症状有关。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心理社会因素在非临床人群精神病性症状病因学中的相关性,这可能会增加成人精神病发病的风险。Janssen等对名普通成人进行了一项追踪调查,发现儿童期遭受虐待的经历使其未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风险增加了10倍以上[3]。

童年期和成年后的创伤经历亦可使某些个体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PTSD)。PTSD指个体经历非同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具有特定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引起PTSD的创伤性事件必定是重大而能够引起强烈恐惧的,如遭遇车祸、被欺凌、家庭暴力、长期被忽略等。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如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闪回);(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患者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以及(3)警觉性增高症状,表现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研究已经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之间的密切联系。PTSD患者的终生共病精神障碍发生率估计为30%,而普通人群不到8%。一项针对美国多人的研究显示,52%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精神病症状相关。创伤在幻觉中的作用可能相当直接,创伤相关的闯入性回忆和闪回可以幻觉的形式表达出来。创伤对偏执性观念的影响可能是非特异性的。创伤的经历可能会对自我产生消极的想法,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变得敏感多疑,可能过度揣摩别人的动机,并怀疑他们是否在告诉你真相。这些都是偏执信念产生的风险因素。偏执观念会导致个体对他人失去信任和社交退缩,从而破坏人际关系,使个体变得孤立,这会进一步加重PTSD的症状并“印证”其偏执信念,产生恶性循环。

3

创伤心理干预对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

高应激水平与精神病性症状发生发展的密切关联,而未处理的创伤性经历可能对患者造成持久的影响,升高其应激水平。国外已有研究团队尝试通过心理干预减轻应激的影响,以减轻情绪困扰、降低应激水平和临床高风险人群的重性精神障碍发病率;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可在1年随访期内将精神病性障碍的发病风险降低56%[4]。然而,对于有创伤经历和PTSD症状的个体则需要针对创伤的专门心理干预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目前针对创伤的心理治疗有很多种,其中以创伤为焦点的认知行为治疗(TF-CBT)和快速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EMDR),是由英国国立临床评价研究所(NICE)推荐的关于儿童和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指南。VandenBerg等对精神分裂谱系障碍的患者进行了EMDR疗法,结果表明EMDR疗法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PTSD症状,还可改善患者偏执观念并提高精神病性症状的缓解率;这提示我们EMDR在处理创伤体验的同时亦可能同时对伴随的幻觉、疑心、奇异体验和思维异常有帮助。

4

结语

回顾精神障碍患者的发展轨迹时,我们往往发现患者在发病之前,其心理行为异常可能零星出现,并渐进式的逐渐发展;正如Sullivan,H.S所提到的,“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表现出明显的早期症状…精神科医生面对太多处于疾病后期的患者,而对病前状态干预地太少…”。未经妥善处理的创伤性经历可能对患者造成持久的影响,较高的创伤性体验和应激水平可造成精神疾病易感性,使阈下精神病性症状持续发展并导致不良预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创伤心理干预纳入早期干预体系中,将会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1.vanOsJ,LinscottRJ,Myin-GermeysI,etal.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thepsychosiscontinuum:evidenceforapsychosisproneness-persistence-impairmentmodelofpsychoticdisorder.PsycholMed.;39(2):-.

2.PolanczykG,MoffittTE,ArseneaultL,etal.Etiologicalandclinicalfeaturesofchildhoodpsychoticsymptoms:resultsfromabirthcohort.ArchGenPsychiatry.;67(4):-.

3.JanssenI,KrabbendamL,BakM,etal.Childhoodabuseasariskfactorforpsychoticexperiences.ActaPsychiatrScand.;(1):38-45.

4.vanderGaagM,SmitF,BechdolfA,etal.Preventingafirstepisodeofpsychosis: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preventiontrialsof12monthandlonger-termfollow-ups.SchizophrRes.;(1-3):56-62.

受试者招募:

首都医科医院的精神障碍早期干预团队正在开展一项针对类精神病体验的心理治疗的研究。该研究旨在针对长期生活学习在北京的、存在一定程度的类精神病性体验,且同时受到创伤体验困扰的来访者,提供免费的临床评估和连续12周的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心理治疗。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心理治疗是国际推荐的治疗创伤体验的方法之一,在处理创伤体验的同时亦可能同时对伴随的轻度幻觉、疑心、奇异体验和思维异常有帮助。关于该研究的具体情况和入组要求,可以通过如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心理创伤与类精神病体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