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是大部分精神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不过,这些药物也会带来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在短期内几乎没有临床意义,如体重增加;而有些不良反应有长期并发症风险,如长期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等。
根据对患者影响的程度,可将不良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不良反应分类
轻微不适:如轻度嗜睡、口干;
严重不适:如便秘、静坐不能、性功能障碍;
痛苦的:如急性肌张力障碍;
影响形象:如体重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威胁生命:如心肌炎、粒细胞减少。
处方抗精神病药物的基本原则
01
确切的效果
只有当预计药物具有确切的效果,而无其他更安全或可行的选择时,才处方该抗精神病药物。
02
依临床情况选药
根据临床情况和患者的个体需求处方抗精神病药物。如避免给老年人处方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避免给特别在乎体型的患者处方会明显增加体重的药物;避免给有心脏病、心律失常或晕厥史的患者处方会延长QTc间期的药物。
03
最小有效剂量
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最小有效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04
无效时应停药
无效时应停药;部分有效时如果出现副作用,就需要对风险-获益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05
监测
定期监测不良反应。
处理不良反应的基本原则
01
减少剂量
适用于药物治疗有效,副作用为剂量相关且非医学上紧急(medicallyurgent)。强烈推荐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以减少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如过度镇静、高泌乳素血症、体位性低血压和抗胆碱能效应等。
现实中,找到理想的最小有效剂量并非易事,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并经实践验证,达到最大疗效与最小损害之间的平衡。
02
换用不良反应谱系不同的药物
主要针对诸如脂代谢异常及体重增加等副作用。不同药物之间诱发静坐不能、高泌乳素血症的风险差异也是换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性和随机对照研究均支持这一策略。如果减少剂量后副作用仍未减轻,换药应该作为首选方案,除非该患者仅对氯氮平有效。
换药过程应逐渐进行,如在2-4周内完成交叉滴定,以避免症状恶化和反弹。换药的风险之一在于新换用的药物可能无效,因此需要在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症状变化。
03
非药物性干预
运动和控制饮食对于体重增加和脂代谢异常有一定效果。
04
使用缓解不良反应的药物
使用拮抗药处理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是常用方法之一,但由于其效果有限,本身又可能带来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故并非理想之选。例如,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改善帕金森综合征副作用可能导致认知损害和便秘,且疗效并未获得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策略(可点击放大)
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
精神障碍、儿童抽动症等
咨询、治疗,别纠结!
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