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栽·优素福/著
马玉涛/译
骄奢放纵
诗文试译:
过度欢乐致得意,得意忘形生淫逸
且思饥饿与后世,主厌骄奢足为止
诗文大意:
30.至于骄奢放纵,它就是得意忘形。而得意,学者们如此解释:过度的欢乐就是得意。
31.故你当用饥饿和对后世的思考来治疗这一疾病,(真主)说:“真主不喜欢狂喜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制止。
定义和治愈方式
“过度欢乐致得意,得意忘形生淫逸”
紧接着(1)伊玛目茅路德提到的心灵疾病是骄奢放纵(???,batar,wantonness),这个词含有过度、贪婪、不知节制地寻求满足欲望的意思。阿语中这个词(???,batar)有以下几个意思:1.获得某些恩典之后的骄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2.困惑、张皇失措;3.讨厌本不应讨厌的东西;4.不考虑后果的放肆。伊玛目茅路德说,按照学者们的定义(即术语),它被定义为过分的狂喜和放纵。接着他提到,治愈它的方式是有意识地封斋、接受饥饿的考验并思考后世。
《古兰经》中说:“你们当服从真主及其使者,你们不要纷争,否则,你们必定胆怯,你们的力量必定消失。你们应当坚忍,真主确是与坚忍者同在的。你们不要效仿那等人,他们骄傲自满地、沽名钓誉地从家乡出去,并阻止别人遵循真主的大道。真主是洞察他们的行为的。”(8:46-47)“我曾毁灭许多城市,那些城市里的居民,过着一种骄奢的生活,这些是他们的居住地,从他们灭亡之后,除很少的时间外,无人居住;我是他们的继承者。”(28:58)。世界上到处都遗留着古典文明的废墟,它们见证着那些曾经恢弘壮阔的亭台阁榭和繁荣昌盛的文明,这些亭台阁榭曾经气势恢宏、高贵华丽,这些文明曾经欣欣向荣、熠熠生辉,而其中居住的居民正是那些为他们自己所取得的财富和成就而骄奢放纵的人。我们应当参观这些遗迹,应当仔细参悟那些文明遗迹对我们的无声的诉说。而每一个曾经住在其中的灵*,如今都处在另外一种状态:静候真主最终的审判。
骄奢放纵这种疾病,世界上最富裕的社会和地区的人们更容易受其影响。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极为满意,奢华放纵、傲慢自大就再常见不过了。这样的情形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人们能够很轻松地贷款,(于是人们大量贷款)并心满意足地生活在其中。甚至为了极力地维护自身“富裕”的外表,人们刻意地过着寅支卯粮(长期大量借贷一边维持现状)的生活。这些都是奢华放纵、贪图享乐的后果——为了达到某一特定(即令人称赞)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情愿陷入高昂贷款的泥淖之中。
“且思饥饿与后世,主厌骄奢足为止”
伊玛目指出,骄奢放纵的治疗方式就是刻意去体验饥饿感,严肃而认真地思考死亡、思考后世之事。至于饥饿,则可以通过封副功斋(?????,sawm,voluntaryfasting)或简简单单地节制饮食来实现。传统医学中——不管这个传统是希腊的、中国的还是阿拉伯的——关于精神世界的观念(aspiritualcosmology)的一个方洞见就是:过饱的食物会伤害精神性的心脏,事实上,甚至会“杀死”它。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吃得过多就会变得铁石心肠。事实上,那些吃大量而丰富食物的人确实会变得心硬——动脉硬化。同样地,灵性之心也可能会遭受到物质层面的心脏上所遭受的事情(即灵性之心硬化)。
宗教学者们通常把饥饿解释为一种重要的能滋养精神成长的感觉。他们说,感觉胃里空空不仅对身体有好处,对灵*也大有裨益。据伊玛目马立克(2)称,每个月斋戒三天是使自己能够经常体验饥饿的最有效的方式。除此而外,还有一种被称之为“达乌德(愿真主使他平安)的斋戒”(3)的斋戒方式,即斋戒一天然后开斋一天,如此往复——当然,宗教节日时除外。另外,每周一和周四封圣行斋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无论选择哪种斋戒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它,因为斋戒是一种极好的表达对真主的顺从与敬拜的方式,是真主所喜爱,受先知所赞美的功修。同时,它还是抵御骄奢放纵之风的避风港。
第二个层面的矫正方式就是常常记起死亡和后世。这里所说的“记起”并不简简单单的指一般的记忆功能,一般的记忆功能即想起某一事实而对此不加思考。(事实上,本书中提到的任何治疗措施都不是指一种软弱无力、流于表面的过程。而是一种付诸辛勤的努力,并在意识当中真正地渴望病症能够得以痊愈、获得解脱的治疗过程。)想要从骄奢放纵这样的疾病之中得以痊愈,需要的是对后世及后世每一个过程、状态以及每一个过程、状态中所有的场景的体认和铭刻于心。例如,一个人应该思考参悟(人们)在坟墓里的状态,它要么成为天堂中乐园的一角,要么成为火狱中的一个陷坑。人一旦死亡,后世的旅程就开始了。对后世的这种思考和参悟需要的是更多地去(细致入微地)了解它的每一个过程、状态和场景,例如过“随拉特桥”(??????,sirat,theTraverse),这个人们在后世必须要经过的桥,它的下面正是那恐怖惊悚的火狱。长期对这些进行思考和参悟,将会使人们能看清今世与后世,消除人们心中这种放纵骄横的错误的价值观——概括地说,即忽视今世当中所有的稍纵即逝的东西的价值——无论是财富、声誉、名望,还是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
诗文中,伊玛目茅路德引用了这节经文:“真主却是不爱狂喜者的”(28:76)——无论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财富、地位还是其他方面的事情而狂喜。我们当今这个时代,骄奢放纵的生活方式几乎无处不在——甚至于当人们开车时,人们都会被广告牌上所展示的得意忘形的面孔而吸引——那喜极欲狂的样子、夸张的笑容、张大了嘴来表达他或她所获得的最高兴、最喜悦的状态,而这些状态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某一豪车、吸上了某种名烟或者终于得饮某种名贵的酒——全然不顾烟酒正在损害他们的生命、损害他们的心灵。这还只不过是广告心理理论的冰山一角而已:当人们长期处在这样一种充满了这些广告画面的环境中,人们不仅仅会倾向于那些产品,甚至更会渴望与之相关的文化。(4)广告制作人推销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化骄奢放纵、崇尚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并巧妙地不让人们去对死亡和后世进行思考。所有那些广告牌上表现出得意忘形的笑容的人、所有向他们投去注视的目光的人,总有一天他们都将死去,然后都将站在造物主面前——这是全人类无法逃避的命定的归宿。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真正地消除人们心中的骄奢放纵。
注释:
(1)按照阿拉伯语的字母顺序。
(2)
???????????????????????????????????????????????
,全名艾布·阿卜杜拉·马立克·本·艾奈斯·本·马立克·本·艾布·阿米尔,常被简称为马立克·本·艾奈斯或伊玛目马立克,伊历93-(公元-)四大教法学派马立克学派的创始人,教法学家、圣训学家,收集编纂圣训,遗有圣训集《穆宛塔》。伊历93年出生于麦地那圣训学世家,伊历年归真并葬于白基尔坟园。
(3)先知达乌德(原主赐予他平安),即大卫(David)。
(4)即这种享受今世、追求今世的骄奢淫逸的价值观。
相关阅读:
《心灵的精神性病症之症状与治愈方法》之三
布推长老吟诵《玛斯纳维》之“芦笛之歌”
苏菲的智慧(19)
爱的四十个基础
peac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