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指的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典型能力。它是一种使人们能够驾驭他们所生活的复杂社会的基本的能力。此外,它似乎只存在于人类身上,虽然它的退化形式也存在于我们最近的灵长类近亲身上,但其它大多数动物都没有心智。它被认为是四个维度的基础:自动-控制、内-外聚焦、自我-他人和认知-情感。研究表明,精神障碍与这些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失衡有关。将心智化作为心理社会治疗的一部分,可能对有各种精神障碍的患者有帮助。
来自KULeuven和UCL的PatrickLuyten等学者的题为「精神病学的心智化方法」的综述文章,从发展的社会生态学的进化角度总结了精神病学的心智化方法。文章讨论了心智化方法在人格障碍方面的应用,回顾了一些将心智化方法应用在其它类型的精神病学的研究,像抑郁、焦虑和饮食障碍。文章总结了基于心智化治疗和预防干预的核心标准及其有效性的依据,并提出了对未来的研究的建议。这篇综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精神病学的心智化方法的四个主要假设
1)神经科学的发现表明,心智是一种进化预设的能力:正常发育的儿童通常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共同的注意力和共同的意向,而这些都是反映心智能力的表现。
2)系统研究表明,人们需要大量的环境投入来发展出完全平衡的心智能力。但是,近年来我们的观点发生了显著转变。在早些时候,我们的构想主要考虑的是父母与孩子的联结以及父母的心智水平对孩子的心智发展的影响,但我们目前的观点则考虑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像家庭的作用、同龄人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对心智发展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们现在强调认知信任的作用,即在进化中预设的通过信任他人而获得社会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由心智促进和产生,并与此同时,促进心智的发展,而这也让人们通过这样一种健康的方式学习社会知识,从通过社会环境获取的相关信息流中获得最大效益,从而培养了他们对逆境的适应力。
3)心智是一个跨诊断和跨理论性的概念,它涉及到广泛的心理以及失调问题。最初,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研究严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失衡,特别是边缘性人格障碍(BPD)。随着心智化方法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心智是人类的一种核心能力,那么大多数形式的精神病都可以被认为是以这种能力的暂时或慢性损伤和中断。
4)类似地,在一系列心理治疗中,心智也通常被认为是与康复相关的因素,而那些可能没有明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