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治疗:长期药物治疗极为重要
维持治疗指的是病情稳定状态下的持续治疗[1]。针对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的争议持续存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维持治疗获得了多部国内外指南的认可和推荐[1-4]。
维持治疗可持续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
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了11项随机对照研究共名受试者(抗精神病药组人,安慰剂组人)。所有入组研究均采用平行组双盲设计,持续24-64周不等。
研究结果显示,维持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52周)症状总评分持续保持稳定,症状严重度几乎保持不变,而安慰剂组患者症状严重度呈持续恶化,两组从基线到52周时症状恶化的比例分别为10.1%和49.2%[5]。
维持治疗可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
精神分裂症即使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停药仍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一项系统综述纳入6项研究共例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观察他们病情稳定后停药的复发风险。
精神分裂症即使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停药仍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一项系统综述纳入6项研究共例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观察他们病情稳定后停药的复发风险。结果显示,患者1年内复发的风险为77%,2年内复发的风险超过90%,而持续用药者1年内复发比例仅为3%[6]。
年发表的一项随访达20年的纵向研究纳入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风险[7]。
困扰维持治疗的壁垒:药物安全性和依从性
维持治疗药物如何选择?我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指出,维持期治疗推荐使用急性期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的抗精神病药物,推荐使用维持治疗中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的抗精神病药物,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1]。可见,药物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是维持治疗期选择药物的关键考量指标。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不佳
事实上,导致患者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不佳。CATIE研究显示,多达74%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在1.5年内因缺乏疗效、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和代谢问题)或患者决定而停止治疗[8]。
依据针对首发患者的EUFEST研究,12个月试验期间,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和使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的患者的症状改善比例相近,均为60%,但使用氟哌啶醇治疗患者的停药率为72%,使用氨磺必利、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患者的停药率依次为40%、33%、53%和45%,其中,5种药物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的比例依次为20%、20%、6%、3%和14%[9]。
在抗精神病药的诸多部分不良反应中,长期用药引起的体重显著增加和代谢紊乱受到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