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重症精神科,专门救治急重症精神病人,可以想象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然而,他们说的、想得最多的却是想要这个社会更多关心这个群体、更多站在平等的位置跟病人交谈,希望社会和家庭不要带着歧视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病人。
医院新院位于潘桥,园区依山而建,为精神病人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外部环境。急重症病区是七医的核心业务之一。该病区主任刘立滢年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七医工作,年起进入急重症病科区,开始了对精神科急重症病人枯燥并且有一定危险的诊疗工作。然而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评价却出人意料。
刘立滢说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幸福,因为他的老师们是奠基者,而他们已经享受到了医疗环境改变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幸福感。
与想象中的不同,医院的急重症病区看起来安静整洁,大家不是静静躺着就是静静地在活动区散步。人们对于精神科的急重症患者,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偏见,的确,在前些年医疗条件不足,人们的观念还比较陈旧的时候,急重症患者,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还是他本人,都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尤其是在农村或者偏远山区。
医院急重症病科区主任刘立滢
我印象很深是年的时候,当时开始我们温州开始对精神病人精神就困难精神病人进行免费治疗的时候,文成民*局医院,让我去到文成一个病人家里去。当时我们是车开到病人的山脚下面,然后是家属带着我爬山,爬了两三个小时爬到一个山顶上面,那个地方叫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然后这个病人在那山上在家里待了20多年,然后是一直躺在一张床上,大小便全部拉在床上。我进去的时候是门推开来,那病人第一个是捂着眼睛,他已经很多年没见到光了,然后把他被子揭开,问他做精神检查的时候,被子是硬的,拉开了,跟厕所一样,这个是最震撼的场景。
刘医生介绍说,自年温州开始对困难精神病人进行免费治疗后,这种情况基本不复存在了,取医院提供的专业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该位重症患者已经可以与人基本交流,转到了康复病房。
刘医生说,急重症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他们的最好预防是药物预防。即“药不能停”,而这个就需要家庭的配合。
医院急重症病科区主任刘立滢
第一个目前精神科预防主要还是药物预防,然后药物预防是因为我们的定位精神疾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个慢性的疾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预防,让他如果长期服药的话,精神病人是不容易病情复发的。家属有的时候会出现两种观点,一个说是他有迫切希望要求完全治愈,他可能像前几年会有求医问神这些,就有一些有些寄希望其他途径,然后会耽误了病情的一个早期的预防控制。第二个就是精神病人,跟我们正常人发用药时间其实一样,精神病人我们现在叫他吃最少是你先吃5年,5年以后病情稳定,我再考虑减药或者停药。大多数人做不到。
为了让病人早日回归社会,刘立滢团队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传统治疗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科学、先进的精神疾病综合康复治疗服务体系。从年开始,刘立滢推出“社工康复”的方式,让病人能够回归社会。从年开始,他们为出院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在了解病人病史及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评定,提出个体化、系统的康复规划。帮助病人和家属明确康复方向,让病人能更好地适应院外生活,保持和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然而,社会歧视性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这种歧视,不但容易让病人复发,甚至让人对自己的问题不敢直视而耽误治疗。
医院急重症病科区主任刘立滢
我碰到过一个大学生,他高考的时候发病,当时我们在病房里面,我们为了消除他对这个疾病的歧视,所以在病人前面我包括在家族前面讲,刚才讲的你只是生病了,你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你只要积极治疗就行了。
但是后来是在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