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案例婚前患有精神病,婚姻是否有效
TUhjnbcbe - 2021/5/19 15:05:00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人看起来就是“坚强”又沉稳,而有的人就是天生“矫情”又敏感……而我刚好就是那个,大家口中的“玻璃心”。

小的时候我曾自诩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孩:当妈妈用心做了新菜摆上桌,却没有等到爸爸的赞扬时,眉间微微皱起的表情和5秒足以听见呼吸声的安静,我清楚地知道那种失望和愤怒正在蔓延;

或者当爸妈看着别家会弹钢琴的小孩,满眼羡慕的时候,那种也想让我搞点乐器的“渴望”也不用说都一目了然;

再比如小学去海洋馆看到海豹表演,所有的小朋友都赞叹它们的可爱,而我却感受那被“困”在小小的水池里,海豹尖锐的叫声如此的哀伤……但当然了,我也会“懂事”地表现出合群的笑容。

韩剧《请回答》

渐渐地这种“高敏感”的特质,也似乎开始困扰我,这种太容易接收外部情绪的状态,令我成了别人眼中敏感神经质的奇怪小孩,知乎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文字,多少让我有了一些共鸣:

……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职场后似乎负面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显著,我记得第一份工作时,即使“努力融入”可当看到几个女同事在茶水间聊得火热时,那种似乎被排挤,或者是否在说我坏话的“奇怪想法”就会止不住油然而生……

我在过去的几年里,都在思考可以找到一些方法,让这些情绪可以更好地自洽。

而如果这种“高敏感”的状态不断依靠“归内因”来理解,那么可能越来越多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就会出现,并且更加容易陷入抑郁的问题;然而如果过度地追寻外因,则似乎又会演变成一种“怨恨”所有人,逐渐离整个社会越来越远,破坏关系,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敏感的恶性循环。

那么到底“玻璃心”和高敏感是怎么回事呢?

姜思达在采访中谈到自己年少时

因为担心父母争吵,慢慢变得敏感

天生的“玻璃心”?

首先先天性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从婴儿开始带有的自身气质,绝对多数来源于遗传基因。

同时,也会受到曾经在妈妈怀孕时,子宫里的经历有关,如果怀孕时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力,孕母的糖皮质水平就会比他人要高,而婴儿也会对于外界刺激有更加“敏感”的反应,从而造就一种每个人的“初始性格状态”。

美国学者托马斯曾将婴幼儿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易养型)、抚育困难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

BBC《北鼻异想世界》

易养型的孩子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都能很快适应,从小也更容易和小朋友,或者外部环境相处。

难养型,则会对自身和外界刺激反应过于强烈,容易烦躁、易怒。如果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较好的回应,甚至因为情绪的波动受到惩罚,则会更难以形成稳固的内聚性自我,导致高敏感低自尊,正是玻璃心的雏形。

伴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有可能受到更多的外部压力,或者没有被妥善处理的创伤。这些被我们感受到,却无能为力的外部环境和内心处境,都会渐渐形成更多的“敌对情绪”。

BBC《北鼻异想世界》

我们内心那个始终不被人理解的“小孩”,希望得到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朋友同学同事的倾听,却始终没有。高敏感的孩子那些加倍的细小情绪,就会被不断累积,不断自伤,逐渐形成越来越对外界的不信任,越来越多的敏感,越来越看重他人的看法,却求而不得。

甚至恨不得自己能麻木一点,“眼瞎心盲”以换得一劳永逸的平静。

“玻璃心”还有治吗?

这曾是一个真实且长久困扰我的问题,也是曾经我与我的咨询师不时就会讨论的议题。也可能是很多高敏感的,常被别人说是“玻璃心”“矫情怪”的人,会努力想要“克服”的事。

毕竟所有的媒体都在宣扬玻璃心有罪……

确实,我们似乎真实地感受到了来自“玻璃心”的伤人与自伤,但是我更希望大家可以明白更多的痛苦,本质上并非是由“高敏感”带来的,这种看似直截了当的归因,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

真正的痛苦根源是那些童年被原生家庭禁止的情绪,是被残酷的社会关起来的情感,是被“朋友”视而不见的内心。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真正的痛苦,不是我们比别人可以感受到更多,而是那些感受不敢告诉别人,是习惯了隔绝、抗拒、批判自我感受的无能为力。这才是令人堕入痛苦深渊的“原罪”。

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绝不该是要么变成“讨好型人格”,要么努力完成“自我阉割”变得“钝感”。而是应该学会看到更多“高敏感”独一无二的天赋与优点,真实地爱自己,并且学会情绪表达和情感沟通,恢复内心的健康,同时避免“饥不择食”的社交,找到真心可以治愈你的伙伴。

综艺《新职员诞生记:好人》

高敏感的人能够更多地感受他人共情他人,这本是很好的事,但首先要做的是共情自己,理解自己。这不是看几篇“鸡汤文”,上几节网上心理课,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自我觉察和有意识地自我修复的过程。

从“玻璃心”到“钻石心”

所以,对于很多人而言,真正帮助我们从“玻璃心”变成“钻石心”的不是具体做出什么“治疗”而那时更多的是一种自洽,让我们感觉好一些,从而同时改善我们与外部的关系。

电影《寄生虫》

a)看到敏感带来的好处,并允许自己的存在

高敏感的人,确实具有天生的“耳聪目明”更加容易理解他人细微的情绪,察觉更加细腻的情感,从而选择一个适合的行业,绝对是可以发挥天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成功,也可以在被肯定的环境中更好地接纳和理解自己。例如:心理行业、艺术家、作家、演员等等。

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行业,有时候确实对于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非常重要。如果天性敏感容易情绪起伏的人,需要总是冷静的行业,不仅可能引起不得不克制情绪的痛苦,更需要面对比他人更多的压力和困难。

就像急诊室的医生,前线的*人,具备冷静面对突发事件和生死的能力是必需的,这已经是件挺难的事。

倘若再加上自身“脆弱的神经”,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才能整理好的情绪,这种加倍痛苦必定会令人备受折磨。反之,如果一个不够敏感,不够具备共情能力的心理咨询师,只依靠理论知识“说教”,对于他和咨询者恐怕都会是有害无益的。

因此,不要放弃自己的天赋!高敏感的人往往都更具有“共情心理”(同理心),同时也往往会有着高敏感型人格赋予我们的慈悲心理。

而在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里,我们不仅可以更加舒适地表达自我情绪,并且认可自我,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现优势,结交更有可能与我们心灵相通的伙伴。

b)避免“饥不择食”的社交,减少过度期待

很多玻璃心的形成和破碎,都是由于被强加了对人际关系的过度看重,导致了由于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而产生的痛苦。

如上一部分所述,在一个适合行业确实更容易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终归还是需要我们自身减少对于不必要社交的过度期待,放弃对于他人是否真的理解和爱我们的过分追求。

电影《菲洛梅娜》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其实并不像我们的父辈们想象的,或者教育我们的那么沉重了。工业社会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是远远小于农业社会的,越来越多的人有权利选择保持更多的自我,做自己该做的事,然后尽可能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保护。

我们确实大可不必沉浸在“饥不择食”的社交中,然后又被那些本就不可能进入我们内心世界的人的“敌意”反噬。

综艺《奇葩说》

探索更丰富的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依赖程度,而在视野更加开放的世界观里,我们也一定可以拥有更多机会,展现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

从而剥离那些“虚构的朋友圈”,即使这过程一定要通过一条“孤独的路”,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在路上加入你的行列,一个灵*伴侣,几个知心好友,都足以拯救那颗颤抖的孤独的玻璃心。

-END-作者:雨青编辑:雪梨设计:雪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昭德心理app震撼上线,欢迎大家抢先下载~往期好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婚前患有精神病,婚姻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