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backgroundmusic)是指与主体的意识行为无直接关系,而通过非音乐鉴赏环境这一媒介,间接地作用于主体意识行为的音乐[1]。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商场、宾馆和超市。在国外,一些高端医疗机构的候诊大厅也会对总体背景音乐进行科学的设计选择,以此来缓解就诊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笔者在长期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发现,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无自知力而对住院有抵触情绪,陌生的环境和医护人员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普遍地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以及不配合治疗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用背景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音乐选材音乐选择,以悦耳、舒缓、柔和的音乐为主,所用音乐均在专业音乐处方中选取,节奏控制在每分钟60拍左右,频率在8~14Hz,音量调节在40~60dB。
2背景音乐可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负性情绪绝大部分患者对住院治疗存在抵触情绪,尤其在入院初期,由于离开亲人独自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比常人更为焦虑、紧张、敌对和缺乏安全感的情绪反应。音乐作为感觉刺激物所引起患者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4]。
音乐通过艺术感染力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背景音乐可以刺激患者的大脑产生儿茶酚胺类物质,协调大脑左右半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来改善其情绪。患者每天在特定的时间段听到节奏舒展、温婉和谐、层次清晰的乐曲,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暂时摆脱现实的烦恼,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5]。
随着背景音乐干预的持续作用,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对自身疾病造成的痛苦体验的注意度,相应地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感。
3背景音乐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后,也相对较容易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指导和建议,合作程度增大。有研究[6]指出,目前背景音乐的治疗和镇静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有研究表明,患者在应用背景音乐3个月后,PQOL问卷中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分值及总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有研究[7]表明,音乐干预对重建情感活动、激励思维、增加对周围的兴趣从而激励行为、改善退缩有着积极效应,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因为有了积极的、主动的心理动力,从而治疗的依从性也相应增强。
此外,在封闭式管理的病房中,难免让患者感到住院生活的枯燥与乏味。优质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使护理人医院人文关怀服务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我们大胆尝试在患者非休息时段播放背景音乐,其目的之一即改善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以人本理念为服务的起始点,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给予这一特殊群体予正常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与条件。
参考文献[1]*智月.医院环境中的运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275.
[2]PattisonEM,RhodesRJ.ClinicalpredictionwiththeNOSIE-30scale[J].JClinPsychol,1974,30(2):200-201.
[3]NojomiM,DigesuGA,KhullarV,etal.Validationofpersianversionoftheprolapse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P-QOL)[J].IntUrogynecolJ,2012,23(2):229-233.
[4]邢玉华,沈成亚.背景音乐在住院精神病患者起床中应用的探讨[J].天津护理,2007,15(6):318-319.
[5]韩荚,李艳青,李素芳.音乐治疗在焦虑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978-979.
[6]孙淑华.背景音乐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作用的疗效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08,37(11):1051.
[7]吕小红,陆益线,廖新颖,等.音乐疗法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22(1B):106-108
作者:李枫,张频,王丽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上海20003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