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抗精神病药联用;认知功能障碍;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突触可塑性
在年召开的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年会(EuropeanCollegeofNeuropsychopharmacology,ENCP)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LieuwedeHaan教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物以稀为贵(lessismore)”原则表示支持,并阐述了低剂量和有时限的治疗策略。充分领会并在临床实践中执行这一原则,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并提高治疗患者的疗效。
抗精神病药物的联用在亚洲(32%)和欧洲(26%)比在北美(16%)更为常见。根据跨国研究——亚洲精神药物处方模式研究(ResearchonAsianPsychotropicPrescriptionPatterns,REAP)的报道,中国多个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率在年和年分别为25%和36%,均低于其它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47%和43%)。另一项年在中国十省进行的研究表明,门诊及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24%(/)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有54%(/)同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
抗精神病药的联用尚未获得充足的循证支持。相反,某些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的联用与住院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用药总剂量增加、更频繁和严重的副作用、高额治疗费用以及死亡率的增加有关。临床上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是为了在单药疗效不足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逐渐完成由某种药物改用另一种药物的转变。年的一篇meta分析表明,当单一抗精神病药物(非氯氮平)疗效不足时,联用第二种抗精神病药物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然而,当剔除来自中国的样本之后,结果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s,APA)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推荐:当除氯氮平之外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无效时,使用氯氮平进行单药治疗;只有当单药完成整个氯氮平疗程治疗后仍无效时,才考虑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辅助使用其它精神药物。美国精神分裂症结局研究组(theSchizophreniaPatient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