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患病率约为1%,中国患病率约为/10万人。精神分裂症多于青壮年期首次发病,呈慢性、隐匿起病,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患者常表现为敏感多疑、思维紊乱、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行为怪诞以及执行能力、注意力、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下降。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如遗传易感、神经发育、环境因素等。精神分裂症目前还难以被“根治”,但是早期的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预后也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如能在发病早期得到合理诊治,25%左右的患者病情改善明显且社会功能恢复良好。其实,一些名人也患有精神分裂症,但他们仍能在其专业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如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的原型、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在专业领域的能力仍然能保留,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论是首次发作还是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而健康教育、工娱治疗、心理干预等措施也应该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前者如氯丙嗪、奋乃静等药物,其容易导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受到限制。相对来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等在临床使用更广泛,其能有效控制各类症状且副作用更少。
然而,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选择药物时应综合患者年龄、性别、经济状况,以及服药依从性、副作用等而定,一旦选择,应足量足疗程使用。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三个阶段,分别需要6-8周、3-6个月、至少1年,这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反复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还需更长,甚至需要终生服药。然而,长期服药会对患者的依从性带来巨大挑战。首先,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特点导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对服药欠配合,有的患者藏药或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其次,口服药物因药物峰谷浓度变化大,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阻碍患者继续服药;再者,尽管患者在治疗早期配合服药,但是每天多次服用口服药物为其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巨大不便,一部分患者会因琐事而漏服药物。另外,长期服用药物也增加了患者的病耻感。有病人曾经抱怨药物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每次吃药好像都在提醒自己是个病人。有时候为避免被人看到服药,吃药时东躲西藏十分不方便,增加了漏药停药的概率。因此,长效制剂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棕榈酸帕利哌酮(善思达针剂)1月1针,1年只需12-13针,起效速度快,药物浓度稳定,简便易行,能实现急性期和巩固维持期的无缝连接,明显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
程某某,女,21岁,初中学历。因“凭空闻人语、自语自笑4年余,再发1周”入院。患者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出现凭空闻人语,自诉听到很多陌生人在议论她,多为负面评价,家人诉常观察到患者自言自语自笑。此外,患者有被监视感,怀疑父母在她房间的电脑里安装了监控监视自己,逐渐出现心情烦躁,易发脾气,生活懒散,社交活动减少,自觉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开始尚能坚持上班,日常生活自理,遂一直未就诊。3年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无法坚持工作,家人送其至我院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喹硫平治疗,最高剂量mg/晚。住院20天后患者凭空闻人语、自语自笑症状明显好转,否认被监视感,其他常规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出院后患者开始时尚能规则服药,症状控制可,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帮父母做些简单事情。后因家属无法随时督促患者服药,且其体重增加明显(3个月增加约5kg),患者遂自行减药至停药。
两年余前患者家属发现其再次出现自语自笑,且逐渐表现出生活懒散,少与人交流,日常生活需督促才能料理,家人再次送其至我院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最高剂量9mg/天,上述症状控制可。住院治疗1个月后患者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体重无明显增加。出院后开始能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后患者家属反映其在家偶尔有漏服药情况,症状时有波动。
考虑患者依从性欠佳,医生与家属沟通后予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首次肌注一针mg,一周后肌注一针mg,后每月肌注一针。近一年余来症状控制可,患者能帮其父母看店,体重无明显增加,血液常规检查及心电图等定期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一年前结婚。
由上述病例可见,长效针剂对无法坚持口服药治疗的患者是很好的治疗选择,可以有效保证血药浓度,使治疗不中断,对急性期控制症状,巩固期及维持期预防复发、恢复社会功能,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抑郁症的4大罕见症状:疯狂购物也是抑郁症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需终生吃药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