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一直认为,国人早就病了,普遍病了,既不能好好说人话,也听不得别人讲真话;只喜欢心灵按摩,不接受头脑风暴。
这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受现实环境的压迫。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在这两者支配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普遍(非每个人)患上三大心理病患。
这三大心理病患,随着年龄变化,依次为:习得性无助、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迫害妄想症。
特别说明:本文不是学术研究报告,只是个人生命体验,三个概念只是借助了精神病学的术语,内涵及外延并不完全一致。
一、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也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百度词条)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人长期遭受打压的必然结果。这种打压,从家庭到学校到单位,普遍存在,而且就是以“教育”和“培训”为名。
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听到最多的是“试一试”还是“不可以”,是“你自己来”还是“要听我的”?你一直被鼓励“做自己”,还是一直被要求“学榜样”?
中国式教育的神奇就在于,精灵进去,木偶出来;古怪进去,制式出来;天真进去,市侩出来;好奇进去,自卑出来。
最后,很多经历了高等教育的人,面对弱者时,缺乏基本的同情和尊重;面对强者时,宁可自杀也不敢逃跑,更不懂得自保。
因教育,而愚蠢,最愚蠢的一点,就是一辈子都认为自己不行,都需要有人引领。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因为普遍缺少自信,国人很少有那种从容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微笑。对比一下中国和欧美学生的照片,不难发现这一点。
网络图片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百度词条)
向往自由本是人的天性,所以“听话教育”必然遇到抗阻,而反抗也必然会遭到压制和收服。
孩子在家,没有不吃饭的自由;学生上学,没有不听课的自由;再往下说,都是敏感词了,你懂的。
少吃一顿饭,不会死人。少上一节课,不耽误成绩。多说几句话,天,塌不下来;地,陷不下去。
但是,不行,必须“听话”,软硬兼施,恩威并举,目的只有一个:你必须听话。
经过一次次的打压、训练,最终,人们缺乏自信,认同强力,习得性无助形成,你服了:“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由此,人与生俱来的依赖心理被继承、放大、强化,并与习得性无助结合。
国人变得害怕独立,喜欢依附。自己不敢独立,渴望“大树底下好乘凉”,也不欣赏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独立,还美其名曰:儿行千里母担忧,甚至将古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句肢解,只保留“父母在,不远游”教导孩子。
由此可见,从历史上看,国人的精神发育其实是萎靡的。某种程度上,就是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
久而久之,国人不但缺少独立意识和独立精神,更因为缺乏相应的锻炼,事实上也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和实力。
于是,国人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引领、指导,特别喜欢把单位当成家,把领导视为父母。
在被控制、被管束、甚至被压榨、被玩弄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这是许多人的日常心理体验。
个人以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教师与学生、领导与下属等关系中普遍存在着。
网络图片
三、被迫害妄想症
被迫害妄想症是一种慢性进行且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妄想为主的疾病。妄想症患者的妄想是“非怪异性”的,也就是说内容会牵涉到日常生活可发生的情境内容,例如被跟踪、下*、爱慕、家人欺骗或陷害等。除了跟妄想相关的内容可能受影响外(例如怕被黑道追杀而躲在家中),其余的行为、外观等都很正常,患者的人格、智能以及他和环境间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障碍发生。
类似于抑郁有时候会表现为躁狂,习得性无助也容易转变为被迫害妄想。
成年之后,特别是为人父母为人师,或成为某个岗位的领导之后,不论孩子几个,下属多少,很多人都特别容易有被迫害妄想。
具体表现为,哪怕孩子只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哪怕下属只是提出一个合理诉求,但只要这个想法、这个诉求不在其理解和预估之内,他们就会马上警觉起来:你想干什么?你是想造反吗?我还治不了你了?
这种心态根源在于严重缺乏自信,唯恐失控,所以,一切应该按照自己设想的来。
这是国人普遍的心态,与经济贫富无关,与学历高低无关,与地位上下无关。
于是,形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的格局。
现在的孩子普遍表面风光,物质生活优越,其实大多不被父母理解——中国式父母骨子里普遍还是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那一套,缺乏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那种清醒自觉的意识。在学校,孩子们也不受老师待见,绝大多数老师把学生当实现自己绩效的工具,成绩好而且听话的学生才会得到老师的欢喜。
因此,孩子们在精神世界里其实处于“烂泥”的地位,他们时时处处被监管、被安排,缺乏自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平日里嘻嘻哈哈很正常,有点挫折风波就跳楼自杀,因为活着实在没劲。
有时候,不要说没有自主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孩子们仅仅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都往往惹父母和老师不高兴。
为人父母为人师者普遍有被迫害妄想,但最后死的往往孩子。
就在我写此文时,附近一个高一男生在小区跳楼身亡。江苏某地的朋友告诉我,他那里,半个月里已经跳了三个学生;福建某地的一个朋友说,进入,他那里也已经有三个孩子自杀了。
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众人普遍患有被迫害妄想症,于是大街小巷全是保安,角角落落都有监控——就是关键时刻总是坏,还有……。
于是,我们生活在“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却经常连说句话都害怕。
这正常吗?
这份害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自己想像出来的?是因为真实存在所以我们害怕,还是因为大家都害怕于是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再次说明:我不是在写学术论文,只是谈自己的生命体验,也请诸位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判断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切勿削足适履。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