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年在监狱工作已经有33个年头了,医院工作的时候,像他这样的“警察医生”非常稀缺,他一人就要肩负起几千名服刑人员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医治好服刑人员的疾病,减轻服刑人员被病痛折磨,他不断看书学习,考下放射、统计、内科、外科、全科等从业资格证,把自己“炼”成了一名“全科医生”。
年四会监狱准备成立集中关押精神病犯的监区,很多人不愿意来这里工作,有人说:“体验式待一两个月还可以接受,时间长了恐怕正常人也会变得不正常。”朱海年却主动申请,说自己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医院进修。
这种主动或许已经是他的“习惯”,那些别人一听就要逃开的工作,他总是愿意默默地承担起来踏实地干下去。上世纪80年代朱海年从当地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监狱系统。当时狱警医生比较缺,他一人负责几千名服刑人员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医院成立放射科,别人担心放射伤害身体不愿意干,朱海年就去干了许多年。90年代初结核病死灰复燃,朱海年又顶了上去。“当年一同分配进监狱系统的同学很多早已离开了,有医院晋升到院长级别。”但朱海年一直在监狱系统的基层工作,并未感到缺憾。
精神病药物被称为处方药中的处方药,以量少精微影响大为特点。而朱海年早已驾轻就熟,在那张详细的表格里,分级管理的精神病犯人“危险程度”逐渐降低,让他感觉“自己像农民那样要收获了”,很是欣慰。但精神病的根除是最大的难题,用药好转后又容易复发,甚至治疗到一定程度后药效不再明显。精神病复发的问题也有很多人为因素。朱海年说,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一旦好转后就不愿继续服药,因为恐惧精神病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由重度抑郁症转为轻度抑郁的犯人*某,曾多次主动来找他申请不再吃药,说自己心情已大为好转,也不再想自杀。朱海年经过反复沟通,才成功说服*某继续用药。监区的很多精神病犯人入狱前就有病史,也曾有过治疗,但没有完成治疗,一旦诱因出现就会再犯,这种后果更为严重。
朱海年(图左)遣送刑释病犯回原籍并嘱托当地医生留意其病情
每当有罪犯刑满释放时,朱海年都会特别嘱咐一定要坚持治疗完,如果实在没钱,可到当地慢性病防治站求助,他还把用药等注意事项也会跟家属一一交代清楚。一个即将出狱的犯人把朱海年的叮嘱记得很清楚,显然是经过了反复多次的说明,“真的出狱了也一定会想念朱医生和监狱的时光”。
为医者,须有仁心。有为大众苍生造福之志向,方有仁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朱海年医生就是这样。如今在四会监狱,像朱海年医生一样的“警察医生”还有很多……
往期回顾
编辑
教育整顿工作办公室
编辑
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