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扣扣可以接受死刑的结果,却无法接受检方对其杀人意图的解释。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报复社会,而是针对22年前的“杀母之仇”进行报复。
22年前,张扣扣年仅13岁。当时的他不仅在家门口目睹了母亲被人当街打死,还漠然地旁观了警察在公路旁解剖母亲的尸体(很严重的二次创伤)。
张扣扣的父亲和姐姐对当年法庭宣判的结果有两点不满:一是认为杀人者应该是老二王富*或王家父子数人同罪,但是刚刚好就判了未成年的老三伤人致死;二是除去丧葬费用以外,一条鲜活的人命,一个家庭的母亲,仅仅支付了元赔偿金。
张扣扣对第一点的记忆似乎和家人不同,在庭审过程中,他回答伤人致死的是王正*(老三),有可能是张家人撒谎了,还有一个可能是张扣扣对创伤性记忆的下意识遗忘。
尽管对法院宣判不满,但是张家并没有选择上诉。
年张扣扣应征入伍,到*参*两年。首长问其为何要当兵时,张扣扣曾说是为了练就好身体为他母亲报仇。为此,部队还专门给他做了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当时的女朋友想和他结婚,他却说这辈子都不可能和女人结婚了。
年退伍以后,张扣扣一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他曾经先后在广东,浙江等多地的工厂工作过。年5月,他在太平洋斐济岛工作了3个多月。因为在外工作的并不理想,没赚到钱也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和理解,于是他又回到了老家。
13岁的张扣扣不仅目睹了母亲的现场死亡,还目睹了警察在公路旁对母亲的尸体解剖(剃发,开颅等),亲身体验了“不公正”的判决结果。只要一回到家,又能天天看到邻居家的“幸福生活”……试想一下,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会是怎样一种煎熬?
王富*曾劝父亲搬走,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建议。可惜王自新并不以为然,他以为法院宣判了之后这事就算结了,但显然对张扣扣来说并不是这样。
张扣扣的姐姐和父亲作为成年人可以用成年人的理智去“忍气吞声”,但是13岁的张扣扣一直想的都是给母亲报仇。22年后,张扣扣终于得偿所愿,但是他也要为此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从本人的表述和他辩护律师的发言来看,张扣扣已经做好了接受任何结果的心理准备。只不过,这件事本不应该是如此惨烈的结局,有太多的如果可以改变事情的结局……本来关系挺好的两家邻居,王家付出了三条人命,张家也将付出两条人命。活着的家庭成员的心里,以后都会被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一些隐形的心理创伤,并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也很难因为时间而淡化。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不仅可以弥合心理的创伤,还能够重构人格和获得新的自我成长。我想,这是我们所能给大家提供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吧。
乔瑞峰笔耕不辍,幸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