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TUhjnbcbe - 2021/9/11 20:45:00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第一章结论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即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和实施对精神疾病患者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确保患者安全,使其在舒适、愉快、安全的环境中生活。2.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途径,通过各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开展心理护理。3.研究和实施对各种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4.研究和实施对精神疾病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确保医疗任务的顺利实施。5.研究与实施怎样维护患者的权利与尊严,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合适的治疗;培养和训练患者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在疾病好转后能及时回归家庭与社会。6.研究与实施怎样在精神科治疗机构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协助诊断。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为医疗、教学、科研、法律和劳动鉴定等积累重要资料。7.研究与实施在患者及家庭、社区中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对精神病患者做到防治结合,医院与社区结合,为患者回归社会做出贡献。及实夺章系统介绍精神医学发展史,精神病护理发展史以及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求。第一节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医学史是人类认识精神疾病,并与精神疾病作斗争的历史。在古代,精神医学是作为医学的一部分发展起来的,直到近百年来,它才成为医学中独立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像整个医学的发展一样,受到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状况、基础科学水平、哲学思潮以及宗教的影响。在我国,最早有关精神疾病现象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微子》:“我其发出狂”,表明在股本(约公元前11世纪)已有“狂”这一病名。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昌盛,名医辈出,通过长期大量的医学实践,我国医学逐渐形成了较有系统的理论,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典《内经》中,就把人的精神活动归之于“心神”的功能,还论述在剧烈的情感变化下,能引起精神异常,如“怒伤肝,喜伤心,虑伤牌,忧伤肺,惊伤肾”等。到了秦汉,历代医学家又先后编纂成了几部辉煌的古典医学著作,流传至今的有:《素问人《灵枢》、《难经久《伤寒论》和《金匾要略》。在这些著作中,对诸多精神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归类为“狂”、“躁”、“活妄”。“癫”、“痫”等名称,并概括地论述了这类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与症状。如“邪入于阳则狂”,其发病机制是阴阳不平衡所致;“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二者的鉴别在于表现症状的不一。此后余年,我国精神病学基本上是沿着这条思路缓慢地向前发展。至金元时代,精神病学有所发展,临床观察进一步深入,精神疾病的分类更为细致,治疗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尝试,但由于我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阴阳、五行等学说基础上的经验医学,所以在精神病学的理论上几千年来并没有更多的发展。不过在当时,从秦汉时代到朋世纪末,与同期国外发展缓慢的精神病学相比较,我国的精神病学在世界各国中仍是比较先进的。19世纪末开始,国外精神病学发展加快并开始传入我国,国外一些教会在我国相继成立了精神病院与收容所,如广州(年)、北京(年)等地。其后大连(年)、上海(年)、长沙(年)、成都(年)、南京(年)等地相继建立了精神病医疗或教学机构,西方的精神病学理论也逐渐传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精神病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主要致力于建立新的精神病院,收容和治疗无家可归或影响社会治安的精神病患者,在师资力量较好的城市和精神病院,开展精神病专科医师培训班。20世纪60至70年代,全国各地开展了一些城乡的精神病防治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有较迅速的发展,精神病学的临床、教学、研究工作都开始繁荣起来,与国际精神病学界也有了较多的交流,逐步走向世界。在国外,古代精神病学也是作为医学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的。古希腊五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ffiPperates,公元前年~年)将各种病态的精神兴奋归于一类,称为躁狂症,而将相反的情况称为忧郁症,这是精神病理现象最早的概括和分类。这两个词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其内涵已有所改变。他不主张过多地干预疾病,而主张等候疾病的自然痊愈,“自然是吾人疾病的医生”。尤为重要的是,希波克拉底在当时就认为精神现象是人脑的产物而非*神作祟。与希波克拉底同时代的著名哲学家相拉图(网ato)也主张在理想国中,精神病患者应该在家里受到亲属很好的照顾,而不应让他们在外游荡,如果家属不这样做,则应处以罚金。这一时期即公元5世纪前,古希腊与罗马等国处于繁荣时期,精神医学已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对某些精神病的原因有了初步探索,广泛开展各种措施治疗精神病,尤其是认为应人道地对待精神病患者。当时这些与现代精神病学不谋而合的思想比起后来中世纪宗教、迷信盛行而把精神病患者看成魔*附体或灵*出窍的观念来,显示出欧洲古老文明思想不朽的想力与光辉。中世纪(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是指欧洲封建社会从开始到衰亡这一时期,进人宗教与封建统治的时代。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曾有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机构,欧洲一些国家的著名医学家如阿米德勒(hadenus,年~年),亚历山大(川exan.der,年~年),拉齐滋(Rhazes,年~年),韦耶(Wopr,年~年)等不但在精神疾病病因、分类、治疗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极力反对神*与巫术,力图使精神病学摆脱神学与巫术的桂桔。但由于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神权是真正的统治者,在整个文化领域中,神学、迷信、巫术和占星术等反科学势力占压倒优势,医学几乎完全由教会及巫师所把持,精神病学陷入一种可悲的境地。特别不幸的是中世纪后期,精神病患者遭到残酷的迫害。当时流行着这样的观点,躯体疾病可能是自然因素引起,而灵*的疾病则必然是罪恶和魔*所致。无数精神病患者由于被认为“魔*附身”而受到严刑拷打,甚至被活活烧死。因此,这一时期精神病学的发展特别艰难,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国外精神病学的真正发展是从19世纪逐渐开始的。明世纪末,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影响下,欧美槽神病学领域内爆发了普遍而深刻的革新运动。精神病患者的锁链解除了,医院接受照顾与治疗。如法国精神病学家比亲(Pine,年~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被认为是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运动。到了年,希区(Thtch)开始在疗养院使用受过训练的女护土,从此收容精神病患医院的形式。这段时期,精神病学的临床与理论研究也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一大批卓越的精神病学家脱颖而出,如国际著名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Kredin,年~年),一方面充分利用前人积累的经验,一方面通过自己大量的临床实践,分析成千的病例,根据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的分类,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他的精神病学教科书最后一版(第九版)对精神病学各方面都有详尽的描述,尤其是他明确地区分了两种精神病,一为践狂忧郁性精神病(现称情感性障碍),一为早发性痴呆(现称精神分裂症),因此他被认为是现代精神病学之父。进入现代医学领域的精神医学,在20世纪各种学说得以蓬勃发展。如年,诺格奖(Noductll)在进行性脑麻痹患者脑中发现梅*螺旋体,而提出精神病的“器质性病因论”;焦瑞克(WrJaurns)创造高热疗法,打破了精神病不可治疗的观念;以及沙寇(foltel)的胰岛素昏迷疗法和梅德纳(vonModUna)的药物痉挛疗法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犹太奇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Freud,年~)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他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不但突破了器质性病因论研究的瓶颈,将精神医学带人“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同时也被认为是精神医学的第二次革新运动。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是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展开。由于生物化学、心理学、社舍学、人类学等相关科学的进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使得一般大众了解到社区精神卫生问题的重要性,而要求改变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在英国,仲斯(MaXwellJones)推行了治疗性社区以浓短患者和社区之间的距离,而西欧及英美国家也先后订立精神卫生法,维护患者的权益。最重要的是年精神药物的发现,使医院门户开放的*策得以实现,并可运用三级预防的观念使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自从发现了精神药物,人们研究其药效机制进而研究神经介质与脑中各受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使得精神疾病能够以科学及客观的方法诊断和治疗,所以,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是精神医学的第四次革新。经过了四次革新运动,西方现代精神医学已发展出一套专门的知识领域。但反观中国精神医学的发展,虽然许多精神疾病很早就在书中被详尽地描述出来,但精神医学始终没有独立出自己的门户,以致目前精神医学的发展潮流仍以西方为主,而今后中国精神医学如何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造福社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I自从有人类文化历史以来,人类的社会就已经有照顾患者的功能存在,这即是护理原始功能的起始。有组织的护理起源开中世纪财罗马天主教教会对十字*伤兵的照顾,当时以护理穷人为主。专业的护理开始于明世纪中叶,南丁格尔(Nightngale)在英国伦敦开办护理学校。年美国的琳达·理查兹女士由波医院附设护理学校毕业后从事精神病患者的照顾,然后在伊利医院制定出一整套精神科护理计划。根据理查兹女士的论点,由于她的贡献及影响,订定护理的基础模式。因此她被称为是美国第一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先驱者。美国最早专门为训练精神科护理人员而开办的护理学校,创设于’年)在马医院,它包含两年的课程,精神科护理人员主要工作是照顾躯体各项功能,例如:给药、营养供应、提供个人卫生及参与病房活动。心理护理在当时的课程内容中只是提到有耐心及亲切的照顾精神上有障碍的患者。精神科护理的角色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起渐渐有了一些改变。由于称神科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许多躯体治疗方法被精神医学领域广泛接受,例如深度睡眠治疗(1)、胰岛素休克治疗()、精神外科疗法()、电休克治疗法)特别是20世纪扣年代抓信的药物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精神科好既可图佰圆境,住院患者增加,治疗效果哪戏清,需要更有经验的精神科护理人应负责患者更直接的护理,所以,虽然当时精神科护理人员强调内外科护理技术,但却是首次在精神科治疗中获得有意义的角色地位。而患者使用躯体或药物治疗改善病症后,变得更能够接受心理治疗,显示出心理治疗对精神疾病的效果,所以躯体疗法、药物治疗的发展有助于心理治疗的推行。这种倾向加大了精神科专业人员的压力,精神科护理人员不只必须去家属新的及更有效的护理技术,还要有身体和心理不同层次的理论和知识,作为执行护理的基础。因此,现代精神科护理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单纯护理患者的躯体问题扩展至应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来关心与处理患者的躯体、心理二社会功能问题,医院重返社会。第三节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各种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与躯体疾病患者不同的是疾病的表现主要在精神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而不在躯体方面。患者的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重者思维活动脱离现实,难以正确理解客观事物,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对本身疾病也缺乏自知力,患者往往拒绝住院,不接受治疗,难以护理;有的患者可能伤人、自伤或毁物,甚至对医护人员抱有敌视态度;有的表现为孤僻退缩或者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照顾;也有部分患者,虽然从表面看来似乎安静合作,但在病态支配下可发生意外。因此,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有其特点。一、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一般来说,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包括不同精神疾病中自伤自杀行为、攻击行为、出走行为等),特殊治疗的护理,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以及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等,本书均列专章介绍。此处仅强调另外几种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一)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来说甚为重要。患者的各种异常活动,往往难以引起别人的同情或理解,甚至还可遭到亲人或其他人的误解和指责,这些都可加重患者心理上的创伤。尤其当疾病处于恢复期或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如神经症),回忆疾病期的往事或展望自己的前途,往往情绪压抑、消极、无所适从。为此,要帮助他们从这些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方面。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从而认识到住院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各种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耍鼓励患者以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去战胜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去锻炼和恢复工作能力。心理护理的成败,取决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程度,优良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的技巧与方法。良好的护急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发现患者心理上存在的主要矛盾,以良好的态度与患者接触。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亲切可信,这样做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肯流露。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分别给予安慰和指导。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去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做好心理护理,不仅对个别患者本身,还可影响周围的患者,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与鼓励。(二)安全护理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行为异常,尤其是处于症状活跃期的患者,某些行为往往具有危险性,如自伤、自杀、攻击行为,出走行为等等。因此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详见第三章、第四章。(三)饮食护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有的患者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有时可影响吞咽活动,造成患者进食困难;有的患者受妄想、幻觉等症状的支配,认为饭中有*,拒绝进食;也有的患者自称有罪而不进饮食等等。对此,护理人员要按时按量,按病情需要给患者以适宜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摄入。必要时给予鼻饲或输液。此外,还应注意患者进食过程中的安全。对吞咽困难者给软饭或流食,劝扬患者缓慢进食。对食欲力进,不知饥饱或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人量,必耍时可单独进食。对一般集体进食的患者,也要有工作人员照顾,管理好餐厅秩序,保证患者吃饱吃好,并预防个别患者利用餐具自伤或伤人。(四)睡眠护理睡眠障碍几乎见于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睡眠的好坏与病情、服药的楷况密切相关,因此做好睡眠护理,保证患者适量的睡眠,对巩固治疗效果、稳定患者情绪有重要作用。要为患者入睡创造良好的条件。工作人员要动作轻,说话轻,保持环境安赢。患者要遵守作息制度,白天卧床时间要短,以免引起睡眠时间倒置。夜间睡眠前要避免同患者进行有刺激的谈话,若发现患者在床上辗转不安或经常去厕所,或蒙头大题,更应经常观素,防止患者乘医院而发生意外。(五)个人卫生护理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要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证患者每周定时洗澡与更衣,定期理发,修剪指(趾)甲。洗澡时要有护理人员陪同,防止患者扭伤或摔伤。要做好晨晚间护理,对女患者要管理好经期卫生。对卧床患者及体弱者要重点护理。此外,对检食赃物,意向倒错的患者、尤耍加强护理,严防吃有害物品。(六)保证区回的执行与内外科疾病的患者不同,一些花神疾病的患者秋少对疾病的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因此无求治要求,甚至强烈反对接受各种必要的治疗。所以如何使医瞩得以执行,让患者受到及时必要的治疗是糟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各项治疗之前,要耐心反复地向患者讲清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治疗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治疗时要严肃认真,治疗后要注意观察治疗反应,加强护理。服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因此投药方法甚为重要,必须保证患者按医瞩服药。发药时要先易后难,最后经拒绝服药者。发药时要精力集中,认准患者,亲自把药交给患者,并确实保证患者眼下方可离去。要严防患者吐药或布药,必要时应检查口腔。决不可把药交给患者了事。尤其要严防患者私藏药物(如藏于舌下,待护理人员离开后吐出)。对于拒不服药者,应及时向医师报告,改换给药途径或治疗方法。二、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由于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从事槽神科专业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与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要有良好的医护职业道德,富有同槽心。从事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人员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工作对社会、对患者的价值,提高自身职业的自尊心,充分理解与关心精神疾病患者角色所承受的痛苦,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所造成的异常行为的病态性,才能汽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利益及住严,给予患者人道主义的待遇,以帮助患者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待遇权力和受到尊重的权力。2.要有广阔坚实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知识。精神疾病不同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许多病理现象不仅有生物学基础,而且常常牵涉到社会心理因素。许多的治疗与护理过程都布要心理社舍学的知识与技巧。例如,如何与精神疾病患者交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丰富的心理社会学知识与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事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人员不但要牢握丰富的生物医学知识,不仅要具备精神病学和一般医学的专业理论和;临床经验,并应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科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3.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许多精神病人在病态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伤害自己或他人。所以从事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不但要有同槽心与责任感,面对病人的异常行为,能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而且受到病人的伤害时,要能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所造成异常行为的病态性,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与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由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个体机能状态的影响,所以病理状态下表现出的精神症状也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加之现有科研手段的有限性,所以对人类正常与病理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还非常粗浅。本章从精神疾病的病因、诊断分类与症状学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精神疾病有一个初步认识。其中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对于初学者最为重要。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从古代认为精神疾病是魔*附体或灵*出窍,到现代认为精神疾病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无疑是人类值得庆幸的一大进步。而精神药理学的飞速发展,又为人类探索精神疾病的生物学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本节简要介绍精神疾病病因研究的现状。一、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对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的遗传学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法国精神病学家莫尔(Morl)首先开展了家系调查,并提出精神病遗传学说。虽然他的遗传退化论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却启发后来人沿着这条道路去探索。随后有Rtidin()大规模的精神分裂症家系分析,Luxenbmper()的双生子调查,Rarl。n()的寄养子研究,直到当代DNA重组技术进入精神疾病的遗传研究,使人们对精神疾病的遗传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至今为止,比较公认的是一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甚至某些神经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肯定的关系,它属于一种多基因遗传方式,多种致病基因没有哪一个起决定性作用,都只起微弱的致病作用,所以,与单基因遗传不同的是,遗传者表现的只是一种患病倾向或患病素质。这种多基因遗传所致的患病倾向(又称遗传度).越高,受环境因素影响就越小,就越易患病,如高于正常者的60%则可认为有遗传倾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一般认为在70%左右。(二)躯体因素急性、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或者一些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结缔组织和血液系统等疾病,如果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衰竭、缺氧、*性中间代谢产物等影响了脑功能或胞器质性病变,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肾性脑病,脑膜炎等,均可导致精神障碍。(三)僵化因素颅脑的外伤引起脑组织损伤,也可导致短暂的或迟发而持久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如镇流药、催眠药、鸦片类物质的应用,有*物质如一氧化碳、农药的接触与使用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意识和精神障碍。其中特别是应用鸦片类物质如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导致的精神障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值得重视。(四)莫它生物学国理1.性别有些精神疾病男女性别比例有明显差异,如:酒流***人格好发于男性;抑郁症、后症则女性发病率高等。2.年龄不同的年龄可发生不同的精神疾病,有些精神疾病在不同年龄发病率也不同。某些儿童期发生的精神疾病如多动症成年期后可能好转;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年期,儿童期与老年期首发者少见。阿尔茨海默病(Aizhemer’sdiseases)则多发于中老年期。二、社会心理学因素(一)应激因素精神应激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以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精神应激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可看成一个致病谱,一端是直接的致病作用,如某些强烈的精神应激如地霞、火灾、战争、被**、被抢劫、亲人突然死亡等可能引起反应性精神障碍或某些神经症如汤症发作,这种情况下精神应激起了主要的致病作用;另一端则精神应激在疾病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很小,至多是诱发因素,疾病的发生主要以生物学因素为主。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等功能性精神病。两端之间则为神经症、心身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应激,行为方式有密切关系,但又与个体的性格与素质密切相关。(二)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如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均可能增加精神压力,诱发精神疾病。不同的文化环境,亚文化群体的风俗、信仰、习惯也都可能影响人的精神活动而诱发疾病或使发生的精神疾病打上文化的烙印。如某些精神疾病只见于某些特定的民族、文化或地域之中,例如恐缩症、拉塔病(Latch)多见于东南亚国家;冰神伏体见于日本冲绳岛、蒙古的比伦奇、加拿大等地区。又如来自农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与幻觉的内容多简单、贫乏,常与迷信等内容有关;来自城市的患者,妄想、幻觉的内容常以电波、电子、卫星等现代生活的内容有关。(三)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现代研究认为,病前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的性格特征的个体易患不同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多病前具有分裂样性格,表现为孤僻少友,生活缺少动力,缺少热情或情感冷淡,不仅自己难以体验到快乐,对他人亦缺少关心,过分敏感,怪解,趋向白日梦,缺少进取心等等。而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如做事犹豫不决,按部就班,求全完美,事后反复检查,穷思竭虑,对己过于克制,过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