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由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节课想
TUhjnbcbe - 2023/4/7 21:10:00

由《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节课想到的

一、新鲜蔬菜放久了亚硝酸盐也会多

很多人都知道不宜吃隔夜蔬菜,因为其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吃多了会出现健康隐患。可是你知道吗?未经过烹饪的蔬菜放久后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亚硝酸盐的含量还会升高。

蔬菜放置的时间越久,微生物活动就越厉害,发生氧化反应后,蔬菜里的一部分氮元素就会转化成亚硝酸根的形式存在,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升高。所以,凡是已发*、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的蔬菜都不要食用。而在冷藏环境中,温度比较低,蔬菜里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因此,尽可能将蔬菜低温储存。不过,冰箱存放并不能完全阻断反应,所以存放时间也不应过长。

二、蔬菜中的硝酸盐

植物生长的时候需要氮肥。氮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元素,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氮,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合成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硝酸盐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在植物体内还有一些还原酶,会把一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所有的植物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除了蔬菜种类本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还跟种植方式、收割期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蔬菜之间,同种蔬菜的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之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三、蔬菜烹饪前先浸泡5分钟,可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那么,如何对付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呢?专家介绍,由于亚硝酸盐是水溶性物质,浸泡清洗可使蔬菜里的部分亚硝酸盐溶出,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所以,在烹饪前,可将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这样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四、剩饭剩菜里为什么有亚硝酸盐

剩菜剩饭一直在室温下放着,然后还老翻腾,细菌繁殖得很多,周围气温还非常版热,比如夏天30多度,没有空调,这个时候剩菜在那儿放着危险比较大。

细菌里有一种细菌叫硝酸盐还原菌,能产生硝酸还原酶,它就把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了。我们现在就明白了,细菌繁殖得越多,这个菜危险越多,如果细菌没什么繁殖就没有产生致癌物的危险。因此要控制亚硝酸盐产生很简单,就是别让细菌生长。

刚出锅的菜细菌已经都杀死了,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非常低的,这个时候把它装到盒里,放在冰箱里,到第二顿细菌长的数量仍然非常少,这个时候不可能造出那么多的亚硝酸盐,也就是安全的。

五、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人体内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还原为亚硝酸盐,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亚硝酸盐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3克导致死亡。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除,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有关。

六、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和分解的?

亚硝酸盐的测定

疑难问题:模拟试题中出现了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测定,那么亚硝酸盐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分解的?

1、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测定

原理: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和N-l-萘基乙二胺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化合物。用比色法可估算亚硝酸盐含量,用分光光度计(光电比色法)可进行定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结果: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都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2、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消长规律

在开始腌制泡菜时,乳酸菌含量很少,坛内有氧环境有利于一些杂菌如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有所下降。

3、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使用食盐的浓度对其影响也很大,食盐浓度为5%、温度37℃左右,产生的亚硝酸盐最多。腌制的2~4天,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7~8天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20天后明显下降。

亚硝酸盐降解的原因是乳酸菌本身具有亚硝酸盐还原酶,但在一般环境中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可以诱导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使亚硝酸盐得以分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节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