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曾说过:“诗人住在历史上,是神仙,飘飘欲仙的。但住在你家隔壁,那就是疯子。”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的格格不入,他们的浪漫与特殊。他们把所有精力都用于自己的作品上,将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在纸上燃烧,而忽视了世间的一切真实。不只艺术家,数学家亦是如此,不疯魔不成活。
年,三位研究博弈论的学者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海萨尼(JohnC.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纳什的名字第一次为众人所熟知,很快,在7年之后,伴随着《美丽心灵》电影的家喻户晓,约翰.纳什这一数学奇才的双面人生也传遍了全世界。这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学奇才竟然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他人眼中的疯子!
年6月13日,约翰.福布斯.纳什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鲁菲尔德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师,母亲是外语教师,在这种家庭中,约翰.纳什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尽管有父母和其他家人的贴心陪伴,纳什却与社会格格不入。父母很快看到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
第一,他性格孤僻。小时候的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和同龄孩子打交道。当其他人邀请他一起玩耍时,他总是一言不发。慢慢地,他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有些调皮的孩子还因此嘲笑他。
第二,他热爱阅读。如果说在纳什的成长中有什么和天才相似点的话,那一定是阅读。从他识字开始,就不停阅读,如饥似渴。晦涩难懂的书他津津有味,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他更是爱的发狂。
第三,他不听教导。上学期间,纳什总是神游天外,但总是能用与老师讲的完全不同的方法解出问题。因此,在他小学时候,老师总是给他糟糕的评价,即便是他研究一生的数学,在这时候也没显露任何天赋。
面对这样的奇怪小孩,父母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容忍他,用温和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在爱中成长的纳什,凭借着自己的天赋一路走到了普林斯顿。值得一提的是,纳什读博士时,才20岁出头。在普林斯顿,他提出了博弈论,并撰写了相关文章,这奠定了他在博弈论领域的地位,也让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来也巧,在他最灿烂的岁月里,他结识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妻子艾里西亚。两人的故事相当浪漫,艾里西亚是一个美丽又智慧的女人,同时,也是纳什的学生。她折服在纳什的智慧中,心甘情愿给他自己的一切。两人于年结婚,不过在艾里西亚之前,纳什其实已经有个私生子了。好在艾里西亚不介意,愿意和他共度余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纳什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这段时间,但好景不长。刚与艾里西亚结婚不久,他的精神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他脑子里充斥着幻想和数字。他分不清虚假和真实,脑子里的人乱七八糟,让他迷失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脑海里有个疯狂的念头:有人在追杀他,他必须活下去。
为了拜托莫须有的“刺杀”,纳什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举动,甚至差点杀死妻子和孩子。无奈之下,艾里西亚只能把他送进精神病院。这时候是年,两人才刚结婚2年,艾里西亚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
有人或许难以理解,数学这样依靠逻辑性的学科,纳什都能研究的明明白白,他为什么就找不到幻想中的漏洞呢?为什么会相信一些妄想?纳什和哈佛大学教授乔治·麦基之间的对话或许能破解这个问题。
“你怎么可能,”麦基开始说,“你怎么可能,一个数学家,一个致力于推理和逻辑证明的人……你怎么能相信外星人在给你发信息?你怎么能相信你受到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的招募来拯救世界?你怎么可能……”
纳什最后抬起头来,用一种异常冷静而镇定的目光盯着麦基。“因为,”纳什用他柔和而理智的南方口音慢吞吞地说,仿佛在自言自语,“我对超自然生物的想法与我的数学思想一样,都是自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
此后的时光漫长又痛苦,纳什不断与脑海中的一切做斗争。他疯疯癫癫,神神叨叨,人们对他敬而远之。数学界失去了他的消息,人们都在惋惜着天才的陨落。然而,神奇的是,在疯癫了10多年后,他突然恢复正常。甚至又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数学工作,与早年相识的数学家通信,告诉所有人:他回来了。
伴随着他的归来的,是各种数学奖的提名。然而,人们实在搞不清楚他的精神状况,这些奖项也不敢给一个疯子。直到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才把来之不易的奖牌给他,肯定了他在数学和经济学方面做的突出贡献。
在颁奖时,他最感谢的人是自己的妻子。在最难熬的几十年光阴里,是妻子不离不弃照顾他,让他重新走进真实,再一次拥抱阳光。我们无法得知,在光与影的幻觉里,纳什究竟看到了什么,是密密麻麻的数字?是形形色色的人?亦或是不明物体?但等他清醒后,第一个看到的,一定是始终不离的妻子。